第四节 家世背景
书名:陈子昂传作者名:李宝山本章字数:158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39
陈祗去世后过了五年时间,公元263年,蜀汉政权为曹魏所灭。又过了大约两年,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了新的政权,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陈氏子孙不愿出仕晋朝,遂隐居于武东山。
武东山,在今四川省射洪市金华镇东北方向约4公里处,因在武水——也就是涪江——东面而得名。据陈子昂自己的描述,此地林木丰茂,环境清幽,是一处绝佳的隐居之地。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
红霞生而白日归,清气凝而碧山暮。
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
山明水秀的武东山,就此成为陈氏家族的聚居地。除了陈氏家族,当地尚有唐、胡、白、赵四大家族,五大家族一起置立了新城郡,并推陈氏家族为郡长。但这个所谓的“郡长”,只是地方自治的民间推举行为,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委任。南齐末年,陈氏家族出了陈太平、陈太乐、陈太蒙三兄弟,均为豪杰。公元502年,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建立南梁政权,史称梁武帝。新政权建立后,网罗人才往往都是重头戏,梁武帝也同样重视那些“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之人,因此陈氏三兄弟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陈太平为新城郡郡守,陈太乐为新城郡司马,陈太蒙为黎州长史都督。这是自陈祗及其两个儿子在蜀国任职后,两个半世纪以来,陈氏家族成员再次正式成为朝廷官员。但这次的情形,与两百余年前一样,任职不过两代。陈太平、陈太蒙的后人如何,已不得而知。新城郡司马陈太乐的儿子陈方庆,不喜欢仕途,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些道家、阴阳家的书籍,故而以求道为务,隐居于武东山;陈方庆之子陈汤倒是任了一段时间的新城郡主簿,但很快就遇上了南梁丧乱,最终也选择于武东山故宅避世隐居。
陈汤有两个儿子:陈迥,陈通,皆早卒。陈迥亦有两子:长子名字、生平皆不详,只知道其“养母以孝”,是一个仁德之人;次子陈嗣,即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一文所写者。陈嗣和他哥哥一样,对父母极其孝顺。待父母都去世之后,他也年事已高,无奈只能放弃“干禄之学”,不再做从政的幻想,而开始“修养生之道”。他后来听闻了汉代王丹隐居不仕、勤于农事、教化乡里的故事,因而感叹道:“王丹的这种行为,就是从政啊!如果这都不算从政,还有什么算从政呢?”这句话的原文是“彼王丹者,是为政矣,奚其为为政也”,化用了孔子的典故。孔子曾被人质问为什么不去从政,孔子回答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也就是说,身体力行地践行仁道,并对他人产生良好的影响,这就是“为政”,而不在于是否有一个官位。这样,陈嗣因为服侍父母而错过从政机会的遗憾,在另一个更高层面上得到了弥补。从此以后,他便用心于农事,成了乡里的“致富先锋”;又崇尚礼节,关心孤寡,赈济穷乏,成了乡里的“道德表率”。他以自己的行动,感化了乡里甚至邻近的人们,“九族以亲之,乡党以欢之”,杀人偷盗、斗鸡走狗之辈也都纷纷景从,民风由此更加淳朴。陈嗣这段时间的行事,既为陈家积累了声望,又为陈家积累了财富,是陈家比较关键的一个人物。公元692年,也就是陈子昂34岁之时,陈嗣去世,享年85岁。去世前,陈嗣对子孙提到了一句古话:“珠玉而瘗之,是暴骸于中原也。”意思是厚葬之墓,必然受到盗墓者的光顾,与暴尸荒野没什么区别。所以,他叮嘱子孙不要将他厚葬,“可具棺椁而已,殓以常服,坟无丘陇”,后事简单处理即可。
陈嗣是陈迥的儿子,陈子昂的叔祖。陈子昂的祖父陈辩,则是陈通的儿子。陈辩虽然少习儒学,却颇具豪侠之气,以豪英刚烈闻名乡里、折服州郡。陈辩生子有二:长子陈元敬,次子陈元爽。陈元爽生子陈孜,也就是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所写者。陈元敬,则是本传主人公陈子昂的父亲。
讲到这里,人物关系似乎已有千头万绪,缠成了一团乱麻。所以,我们先列出一张世系图,以清眉目。至于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如何,留待下一节再详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