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巴基斯坦的难题

书名: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作者名:郭建龙本章字数:3277更新时间:2024-05-25 15:41:56

如果说,独立之后的印度为了将原本一盘散沙的国土整合起来,耗费了数十年时光,那么对于南亚次大陆上的另一个国家巴基斯坦来说,它遇到的难题更加复杂。

我曾经在斯卡都前往首都伊斯兰堡的汽车上,见过巴基斯坦准备派往印控克什米尔去渗透的一名士兵。他本来是克什米尔人,但他的家庭却在两国独立之后逃往了巴控地区。成年后,他在父母的熏陶下参加了军队,准备帮助祖国夺回失去的土地。我还从吉尔吉特以西的马斯图季前往更加偏僻的奇特拉尔。这里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北部,与阿富汗接壤,曾经遭受过塔利班的袭击。警察告诉我,奇特拉尔山背后就是阿富汗。

在地理上,印度面临克什米尔问题,但巴基斯坦面临的困境却不止一个,而是至少有四个。这四个困境如同是四个巨大的伤口,让巴基斯坦无法从中摆脱出来,更无法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这也是当年英国人造成的。

20世纪,英国人慢慢地退出次大陆时,他们培养的印度政府和议会逐渐接管了权力。这时伊斯兰教徒却发现,自己虽然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但在政治上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影响力。

政治上影响力最初的表现是在语言上,由于印度教的主导作用,印度教徒日常用语印地语成了各个地区的官方语言。而伊斯兰教徒的日常用语乌尔都语却被排除在外。乌尔都语本身也来自印地语,但接纳了更多的阿拉伯词汇,并用阿拉伯文字书写,从而与印地语有了区隔。

印度最大的党派叫国大党,这是一个宣扬民族主义的党,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这个党内部也在摇摆,一会儿极端,一会儿宽容。这种摇摆本身就让穆斯林战战兢兢。到这时,他们已经认定,如果穆斯林不成立单独的国家,那么印度独立之后,伊斯兰教的前景会非常暗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叫穆斯林联盟的组织开始争取独立。而领导这个独立过程的,则是国大党原本的代表人物之一真纳。

在真纳、尼赫鲁以及英国人的协议下,原本一个国家的次大陆分裂成了两个:印度和巴基斯坦。

次大陆的穆斯林对于建立独立国家充满了热情,却没有看到它的困难。我们可以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困难做个比较:在独立之前,印度已经有了较长的立宪传统,从19世纪以来,印度人就开始参与政权和立法,以尼赫鲁为代表的上层印度教徒对于英美传统的政治哲学并不陌生。印度的独立只是一种仪式性的,而接管权力的实际工作是用上百年时间来完成的。从印度独立到现在,也是一部宪法贯穿始终,虽然修正案很多,但没有人会想到去重新制定宪法推翻原来的,这说明,印度式民主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人人接受的底线,不需要做出改变了。

但巴基斯坦则出现得过于仓促,英国人原本想建立一个国家,后来突然间变成了两个,急匆匆建立另一套新的议会和政治规则,还没有来得及检验它的稳定性,巴基斯坦就急不可待地独立了。创始人真纳所费的力气也比尼赫鲁大得多,必须如同搭草台班子一般从无到有搭建政府,再逐渐演化和稳定。这样,巴基斯坦的政治发展从起步开始,就已经比印度晚了几十年。

更加致命的是,英国人在决定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土时,采取了过于随意的方法,使得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充满了一个个雷区。这些雷区带来的不稳定让巴基斯坦举步维艰。

当时,巴基斯坦边境最主要的冲突地点有四处,分别是:东西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西部的普什图部落地区、与伊朗接壤的俾路支斯坦地区。任何一处的爆发都会成为这个蹒跚政权的致命伤。

首先是东西巴基斯坦问题。在现在的世界版图上,还有一个极端贫穷但人口庞大的国家叫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曾经是一个国家,后者被称为东巴基斯坦。

印巴的分治是依据宗教原则。在印度北部是伊斯兰教盘踞最长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占比更高。在莫卧儿王朝时代,伊斯兰教徒密集区从现在的巴基斯坦开始,横扫印度北部(包括印度首都德里),直达孟加拉国境内。

但是,英国人的统治改变了北方的人口分布。英国人最终把首都建在了德里,为了照顾印度教徒,他们故意稀释了当地的伊斯兰教徒,结果,原本连贯的北部伊斯兰地带被切断了,中间的德里地区和北方邦变成了印度教徒占多数。到了独立时期,伊斯兰教徒主要被压缩在西北和东北两个区域内,这两个区域在地理上是不连续的。隔断这两个区域的正北方,已经变成了印度教地带。

如果从东巴基斯坦到西巴基斯坦,必须坐飞机前往,这种不可克服的地理缺陷成了东西两部联系的巨大障碍。人们可能会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也是不连续的,并没有造成不可克服的困难。但是,夹在巴基斯坦两块领土之间的,却是敌对国印度,只要印度关闭领空,两块国土就基本上失去了联系。

而实际上,在印巴冲突时,印度也确实利用各种手段切断两巴的联系,让它自顾不暇。到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时期,更是利用权谋策划了孟加拉国独立,让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分离了出去。

巴基斯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克什米尔,这同样是英国撤离时的遗留问题。克什米尔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是分散的部落地区,分裂成二十几个部落,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曾经属于阿富汗,但后来被位于旁遮普的锡克教国家占领。

1846年第一次英锡战争中,克什米尔被从锡克教国家割让给英国,英国人又转手卖给了查谟邦主。查谟邦主信奉印度教,而克什米尔的主要人口却信奉伊斯兰教。这些穆斯林甚至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英国人强加给了一个印度教主子。

克什米尔这块疮疤也成了两国之间永久的痛,这里的人民心系巴基斯坦,但是印度却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误,但历史所造成的复杂局面却如同一张网,让谁也无法逃避。

除了和印度、孟加拉国纠缠不清的关系之外,英国人还给巴基斯坦留下了第三个难以摆脱的遗产:西部边疆和阿富汗的关系。

在英国和俄国的大博弈中,双方最终确定维持一个独立的阿富汗,作为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边界。但是,他们又都不甘心让阿富汗过于强大,于是,在和阿富汗订立边界的过程中,尽量多从阿富汗身上刮肉,将原本属于阿富汗的领土划归己有。

俄罗斯抢占的地区主要在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以北,在如今的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而英国人则把开伯尔山口东北方向的普什图人居住区划入了自己的边界内,这就是著名的杜兰德线。所谓杜兰德线,是英国外交官杜兰德爵士在1893年划定的阿富汗印度边界。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他们不喜欢英国人,而是希望并入阿富汗,但是英国和阿富汗的边界将他们的土地一分为二了。

当巴基斯坦继承了这个疆域之后,阿富汗人希望能够将位于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领地收回,但遭到了拒绝。此后,杜兰德线一直得不到阿富汗的承认,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上千公里长的边界上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

巴基斯坦建国后,这部分普什图人地区首先成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争论点。阿富汗受到苏联入侵后,这片地区又成了各国援助阿富汗的跳板,各国争相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片普什图人地区,结果这片地区迅速激进化,塔利班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除了这三处大伤疤之外,还有一处中型的伤疤:俾路支斯坦。俾路支斯坦地区是一个古老的地区,但在近代被划入了三个国家的版图,分别是伊朗、英属印度和阿富汗,俾路支人却一直想有一个民族性的实体。

在巴基斯坦独立时,英属俾路支斯坦又分成了四个小部分,其中三个部分选择加入巴基斯坦,另一个部分却试图不做选择,想要保持独立。巴基斯坦出兵占领了这部分地区。巴基斯坦的军事占领给俾路支人树立了一个受侵略的想象。在未来,这个地区一直保留着独立倾向,影响着这个年轻国家的未来。

英国人给巴基斯坦留下的这四处伤疤大都是致命伤。对于一个新建立的国家而言,首要的任务是维持稳定、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保证人民富裕的同时,有足够的财政来发展军事力量。也就是说,首先是民间经济,其次才有能力发展军事。

可巴基斯坦却根本没有发展经济的时间,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来应付千疮百孔的领土分裂和争端。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初的建国原则就是不同的,印度按照英国统治时期的框架继续发展就有方向了,而巴基斯坦却决定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应付未来要发生的重大事情。

当然,印度政府也是官僚主义严重的国家,但毕竟保留了更多的私有空间。而巴基斯坦刚建立就要求个人必须服从于集体。那么,新建立的巴基斯坦在集权主义的思潮下,能够应付如此众多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