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计划还是市场(一)

书名: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作者名:郭建龙本章字数:3152更新时间:2024-05-25 15:41:37

由于相信政府的力量,大多数的新独立国家都很容易选择一条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道路,一种计划经济的形式。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但在当时,人们习惯于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这是认识上的局限。

这些国家之所以容易选择计划经济,一部分责任并不在他们的领导人,而是在于前宗主国。事实上,即便最提倡市场化的宗主国在对待殖民地时,也会选择一种类似于计划控制的方法,只准许殖民地发展他们允许发展的经济,避免与宗主国产生竞争,用殖民地的经济潜力为宗主国输血。这种控制就是一种变相的计划经济。可以说,人类的计划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殖民主义一同成长的。

比如在印度,最信奉自由经济的英国对于印度的出口是管制的,农民们被迫种植鸦片和茶叶,但他们种植的产品只能卖给英国一家,再由英国人将茶叶送往英国本土,将鸦片送往中国和东南亚。这种计划经济的做法,直接决定了印度农村对于世界经济的认知。

当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由于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们的领导人首先想到的是继承宗主国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控制工具,继续让经济服从于政治需要,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是都不信奉市场的。

但计划经济也并非全然是宗主国造成的,另一部分责任依然要由他们的领导人来负。由于和前宗主国斗争的胜利,新独立国家的领袖们往往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一切事务,只有自己才能指导经济的发展。加之独立之后,领导人往往希望尽快拿出成果来证明独立的好处,于是提出了各种各样超越西方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事实上都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

在所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中,除了苏联、中国、南斯拉夫等国的理论之外,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也提出了一种非常经典的模式,并被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讨论。

1964年,东非地区出现了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两个独立不久的国家决定合并成为一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是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坦噶尼喀位于非洲大陆部分,以国境上的一个大湖坦噶尼喀命名,而桑给巴尔是一个岛国,曾经长期被也门的阿拉伯苏丹占据,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它们合并之后,采用了坦桑尼亚这个名字,也就是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zan-)的土地(-nia)。担任坦桑尼亚总统和副总统的,分别是原来坦噶尼喀的总统尼雷尔,以及原桑给巴尔的总统卡鲁米。

在非洲,许多新兴国家都有着很强的离心力,一旦独立就开始了痛苦的分裂过程,比如,埃塞俄比亚、苏丹、乍得、尼日利亚、刚果(金)、马里等都爆发过分裂战争,但只有坦桑尼亚是个例外,两个国家(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相信合并的好处大于分裂,在坦噶尼喀总统尼雷尔的操刀下,将国家合并,并维系到了今天依然和睦相处。桑给巴尔之所以愿意与坦噶尼喀联合,在于之前它是由阿拉伯人统治的,当黑人依靠政变获得了政权之后,为了防止阿拉伯人卷土重来,只有和一个大陆上的黑人国家合并,才能保证黑人的长期执政,这就给了尼雷尔操刀的机会。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次合并受益最大的是尼雷尔本人。他曾经因以和平方式让坦噶尼喀从英国人手中独立获得了名声,现在又和平地合并了另一个国家,更是成了地区的领袖人物。

尼雷尔也不愧为领袖,在所有的非洲领导人中,他是最具有理想精神、最温和又最无私的家长制领袖。他平易近人,身无余财,善于鼓动,对理想充满了热情。他在国际关系上显得很温和,即便实行计划经济,也没有和西方政府彻底搞僵,为国家争取了大量的外汇援助。

在坦桑尼亚,尼雷尔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姆瓦里姆,在斯瓦希里语(东非流行的混杂了阿拉伯语的本地语言)中是“导师”的意思。但让他更加著名,甚至成为整个发展中世界的领袖之一的,还是他著名的理论:乌贾玛。

所谓乌贾玛,在斯瓦西里语中是大家庭的意思,它是一种集体农庄,意味着非洲特色的计划经济。1967年,尼雷尔发布了一个名为《阿鲁沙宣言》的文件,这份文件探讨了坦桑尼亚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应该如何发展经济。虽然坦桑尼亚与世界关系很好,能够获得大量的援助,但尼雷尔却很清醒地知道,不能对外援形成依赖,一旦上了瘾,意味着大量的铺张浪费,以及高额的外债。

既然不能依靠外援,那么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自力更生。

在非洲,自力更生必然以农业为主。由于还有许多人吃不上饭,只有把农业搞上去了,才能谈其他部门的发展。但是,在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人民的素质都还很低下,如何才能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呢?显然必须靠政府的指导。于是,一个非洲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就出现了。

尼雷尔的社会主义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实行一党制。这一点是为了统一人们的认识,加强政府的效率。

第二,在工业上,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以政府和公有制为主导。他把大量的银行、工业都变成了国有企业,只保留了那些规模小、不重要的,继续由私人掌握。奇怪的是,当其他国家试图进行国有化时,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反抗,但在坦桑尼亚进行得却很平静。富人大多数是外来的白人和印度人,他们成了利益受损方,许多人选择了离开,但同情他们的人却很少,掀不起风浪。黑人大都是穷人,这个政策对他们影响不大。坦桑尼亚的工业本身也是小部门,政府的国有工业实际上许多是新建立的,私人感觉不到损失。

真正对普通人影响大的,是第三项政策,即建立乌贾玛。此时,已经是中国实行人民公社10年后,尼雷尔显然听说过中国的人民公社,他的乌贾玛也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让农民把土地聚集在一起,实行集体耕种。

中国的人民公社在一两年之内就推行下去了,坦桑尼亚的乌贾玛却推行了10年,才将人们都赶进了农庄。不出所料,乌贾玛也出现了和中国一样的弊端,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紊乱。成立农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但尼雷尔显然高估了人心,进入农庄后,反而没有人干活了,偷盗盛行,磨洋工严重。

除了农业,工业国有化也导致了大量的浪费,不管怎么提纪律性,怎么实行一党制,仍然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经看出,所谓的乌贾玛已经失败了。事实证明,当时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只会束缚社会,让人们失去创造性。到后来,不仅别人看清了,就连创始人尼雷尔也看出来了。幸运的是,和其他非洲领导人不同,尼雷尔是一个勇于承担错误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政策无法推行时,他辞职了。

1985年,改革失败的尼雷尔主动放弃了总统位置,将执政权交给了他的继任者。按照他本人的说法,他是一个理论家和思想家,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坦桑尼亚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或许是因为尼雷尔时期的经济已经糟糕到了极点,稍作改变,就开始了报复性反弹。

尼雷尔的乌贾玛也代表了一代非洲领导人的思潮,除了坦桑尼亚,采取类似措施的国家还有很多,且结果比坦桑尼亚更差。尼雷尔走了许多弯路,却保持了稳定,没有放松教育,这比起那些虽然有选举,却无法保证局势稳定,只能靠贿选和强迫来维持政权的国家已经好太多。

即便在非洲之外,计划经济依然是一个诱人的选项。事实上,自从20世纪初期苏联开始了计划经济的实践,就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即便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强国内部,也有着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流派,而在美国,罗斯福的新政也带着政府管制和计划的影子。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成了世界第二大强国,又吸引了更多新独立国家追随他们的步伐。

除了苏联之外,最早的计划经济影子可以在土耳其阿塔图尔克的改革中找到痕迹。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选错了边,到了几近亡国的地步,最终被阿塔图尔克拉出了深渊。自此以后,阿塔图尔克开展了社会方面的世俗化的改革,但在经济政策上,阿塔图尔克也赞同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把阿塔图尔克的经济政策称为国家主义,一个弱化版的计划经济。国家主义要求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和控制权。阿塔图尔克的国家主义政策包括:在农业上,国家采取倾斜政策,对农业进行鼓励。在工业上,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实现工业的超常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