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法国模式:左右为难的帝国器官

法国模式:左右为难的帝国器官

书名: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作者名:郭建龙本章字数:4325更新时间:2024-05-25 15:41:31

与英国对殖民地扶持代议制机构不同,法国推行的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英国的每一块殖民地都可以独自行使一个政府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治权。法国的殖民地却只是法兰西帝国里的一个不能独立运行的零件,或者说,法国的每一个殖民地都只是法兰西的一个器官,这个器官离开了帝国母体就无法生存。这是法国殖民地的一个特征。

为了保证这个器官无法独立生存,法国对殖民地做了多方面的防范。首先是金融上,殖民地的发钞权必须控制在以法国本土为大本营的银行手中。就像在越南那样,虽然日本战败后,法国的军队暂时无法到达越南,但由于法国的银行控制了发钞权,使得越南的金融体系依然在法国的掌握之下。其次,每一个殖民地都只为帝国生产某种单一的原料,甚至连将原料进行就地加工都不允许,只能送到母国去加工完毕,再运回殖民地。这种单一模式,使得法国的殖民地都不具有独立成长的条件。

这种对殖民地的控制方法,即便到了独立之后依然有效,在西非,许多国家脱离法国已经几十年了,却由于生产的单一化,缺乏工业,仍然不得不服从于这个体系,继续忍受着法国强加的高价。

法国殖民地的另一个特征是,由于法国并不想放手,为了获得独立,它们付出的代价要比英国殖民地更高昂。

法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法国重点经营的两个地区:亚洲(东南亚)的印度支那(越南、柬埔寨和老挝)、非洲(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印度支那是法国世界帝国在亚洲的延伸,也是前哨,法国已经表示绝不肯轻易放弃。阿尔及利亚由于靠近法国,居住了大量的法国人,一直被认为是法国的本土。阿尔及利亚在独立之前,人口在800万左右,其中法国人占115万。如果要将这里放弃,意味着这100多万法国人都要回到法国本土。但这些人在法国本土已经毫无财产,不可能回去了。

第二类是法国在西非、赤道非洲的两个殖民地联合体: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其中,法属西非包括了八块殖民地: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毛里塔尼亚和几内亚。法属赤道非洲则包括了加蓬、乍得、中非共和国和刚果(布),以及从德国人手中获得的两块托管地——多哥和喀麦隆。

这些殖民地都是受法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它们在法国议会有少量的代表(不影响大局),少数精英分子甚至能在法国国内担任部长职务。

第三类是其他零星殖民地和被保护国。法国最重要的被保护国是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两个国家有自己的统治者,比殖民地高一个等级,法国虽然不愿意,但这两个国家却是可以放弃的。除了这两个之外,法国还有许多零星的殖民地,比如,东非的法属索马里(吉布提),以及印度洋上的大岛马达加斯加,还有若干小岛,比如,留尼旺岛。这些零星的殖民地也不被认为是法国的核心利益,可以放弃。但在一些小岛上,由于缺乏人口和独立意识,至今依然掌握在法国手中,比如,留尼旺岛。

讨论法国殖民地独立的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前两类,而其中又以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的斗争最为惨烈。

“二战”之后,作为曾经的战败者的法国由于急需民族情绪的鼓舞,因此,任何放弃殖民地的想法都被认为是投降派的,正是这种心态下,法国人在英国人的支持下重回了印度支那。而阿尔及利亚更是法国的重要部分,甚至已经被当作法国本土的一部分了。

2013年,我曾经在老挝遇到过一位法国青年尼克,他的祖父母就是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移民。由于老挝也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我们自然谈到了殖民地问题,由此引出了对法国的“二战”英雄、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评论。尼克义愤填膺地告诉我,虽然世界把戴高乐当成英雄,但阿尔及利亚的移民后代永远不会原谅他,因为正是在他执政时,将阿尔及利亚放弃的。

他回忆起祖父母说过无数次的故事:“在阿尔及利亚局势最紧张时,戴高乐跑到了阿尔及利亚,安慰那些移民说,法兰西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儿女。大家都相信了他。但是,他离开一个星期后,消息传来,法兰西已经准备放弃阿尔及利亚。这表明那100多万法国移民已经失去了家园。”

严格来说,为了将阿尔及利亚变成本土,法国人拿出了巨大的诚意,让渡了不小的权力。按照位于巴黎的中央议会(国民会议)的规定,阿尔及利亚可以在议会中占据27个席位,其中大约一半给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另一半给土著穆斯林。在阿尔及利亚的地方议会中,一共120个席位将在穆斯林与法国人之间平分。

但这样的诚意又远远达不到阿尔及利亚穆斯林的期望。法国议会总席位是577席,即便将27席全部都分给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撼动法国人的整体优势,更何况是对半分。

更不合理的是经济和社会上的情况,法国人几乎控制了阿尔及利亚的全部经济命脉,给穆斯林留下了大量的贫困人口。阿尔及利亚的地理条件并不优厚,本来就养活不了太多人口,法国人拿走过多,穆斯林自然会变得更加贫困。

面对法国人的同化,穆斯林以起义来反击。领导穆斯林起义的,是后来成为第一任总统的艾哈迈德·本·贝拉。1947年,本·贝拉成立了一个武装斗争组织,并在两年后开始实施恐怖行动。他被捕后,被判处了8年徒刑。

在这之后,法国人似乎控制了阿尔及利亚的局势。但不幸的是,在印度支那,法国却进入了崩溃状态。随着北越胡志明的部队不断地与法国人发生冲突,最后发生了令法国人闻风丧胆的奠边府之战,北越军队全歼了法国驻扎奠边府的主力部队。

奠边府之战后,法国决定从印度支那撤出。而这个决定再次影响了阿尔及利亚的局势。本·贝拉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且变得更加激进。从1954年开始,他领导的民阵组织开始了大规模的破坏,法国派出了大量的军队对民阵组织实行报复。到了高峰时期,法国有50多万军队停留在阿尔及利亚,相当于两个土著白人就要受到一个军人的保护。这种过度的武力使用,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和军事负担。

1958年,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法国政府却倒台了。新的中央政府迟迟组建不起来,没有人愿意接手。民阵组织也在这时故意制造对军人的处决事件,这件事扩展开来,又让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总督也倒了台。从中央政府到阿尔及利亚地方政府都无所作为,让法国人意识到共和国已经接近失败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选择了“二战”时期的领导人戴高乐出来收拾残局。

人们选择戴高乐,是希望他表现得足够强硬,打胜对本·贝拉的战争。戴高乐最初也希望这样做,但他是个务实的人,当他明白已经没有希望打胜时,骤然间转向,法国人开始逐渐退出阿尔及利亚。

1962年,阿尔及利亚在经过了8年战争和牺牲50万条人命的代价之后,终于赢得了独立。

尼克的祖父母曾经在阿尔及利亚奋斗了大半生,但阿尔及利亚一独立,狂热的穆斯林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和驱赶,法国移民们只好将所有的一切都扔下,跑回了法国。回到法国后,作为外来户的他们一贫如洗,甚至连容身的住处都没有。他们不仅没有受到同胞的欢迎,反而被本地人欺负、嫌弃。他们只能从头开始打拼,对于这些殖民地回来的人来说,重新生活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殖民地政策在创立时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平等和压迫,在结束时,又给白人移民带来了灭顶之灾。

随着两个最主要的殖民地丢失,法国在北非的两个被保护国摩洛哥和突尼斯也在1956年双双独立。

而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法国还有12个殖民地,这些地区也在寻求脱离法国的统治。但是,与英国比较成熟的殖民地不同,也和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这样更加富裕的地方不同,这12个殖民地都非常贫穷,缺乏成为一个国家的资质。这给了法国和戴高乐以很大的信心,决定想方设法让殖民地留在法国的母体之内。

“二战”之后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期间,法国组成了一个以英联邦为模板的体系:法兰西联盟,这个体系以法国本土为核心组成了一个联盟议会,其他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可以派出少量代表参加议会,却必须接受法国的全盘领导。

戴高乐上台后,试图改进这个体系,创建了另一个叫法兰西共同体的组织来取代法兰西联盟。从联盟变成共同体,其核心是在保留法国本土与殖民地纽带的前提下,给予殖民地更多的自治权。在起草宪法时,甚至邀请了一部分听话的非洲人士来起草。

根据新宪法规定,法国在非洲的两大殖民邦联: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都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2个小的政治实体,这12个政治实体直接受共同体领导,没有中间层。

共同体有一个总统,由法国总统担任,并负责处理司法、金融等事务,同时建立一个共同体会议机构,充当共同体立法的角色,只是在现实中这个机构从来没有起过作用。

戴高乐对法兰西共同体信心十足。西非和赤道非洲的每一个小殖民地人口都只有几百万,每个殖民地只生产一两种初级产品,缺乏工业条件,离开法国几乎不可能生存。法国还培养了一批亲法的政治家,这些政治家甚至被邀请去制定宪法。他们一旦回到家乡掌了权,必然对法国忠心耿耿,帮助维持新的政治架构。

但戴高乐的政治安排却在一个“调皮孩子”手中毁掉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几内亚总统艾哈迈德·塞古·杜尔。

塞古·杜尔是一名坚定的非洲本位主义者。戴高乐为了表现出各个殖民地是自愿加入的,在共同体宪法的条款中规定,每个殖民地都可以举行全民公决,选择是否批准共同体宪法,如果批准,就加入法兰西共同体,如果不批准,这块殖民地就将独立出去。

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独立,法国在投票前加了许多威胁:如果选择留在共同体,就可以继续享受法国的补贴与帮助;一旦选择独立,法国将立刻撤走一切人员和资本,不再对独立国家提供任何帮助。

绝大部分殖民地明白,一旦法国人撤离,当地连会写字的人都找不齐,更何谈组织政府。他们都乖乖地投票留在共同体。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塞古·杜尔领导的几内亚。

几内亚投票前,戴高乐亲自跑了一趟,做最后的努力让他们留下。但他看见的却是对法国深深的敌意,知道大势已去。公决中95的人投票赞成独立。

但戴高乐至少是说到做到:几内亚独立的当天,法国人全部撤离,将所有能移动的有价值的物品全部带走,无法移动的就砸掉。法国人一离开,几内亚的政治、经济、金融完全瘫痪。独立让几内亚付出了倒退数十年的巨大代价。

法国人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杀鸡儆猴,避免其他殖民地选择独立。事实证明,在短期内,这种威胁的确有用。在法兰西联盟变成法兰西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几内亚,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德国手中接手的多哥和喀麦隆,这两个地方由于和法国渊源不深,也选择了独立,其他11个都留在了共同体之内。

但从长期来看,几内亚的独立又的确瓦解了法兰西共同体。虽然法国人都撤离了,但几内亚并没有屈服。塞古·杜尔成了非洲人的英雄,成了不向强权低头的典范。非洲人向他欢呼的同时,苏联也对它青睐有加。苏联插手几内亚后,美国人立刻不甘示弱地跟进了。塞古·杜尔拿着苏联和美国的钱,将国内的反对派一一镇压,开始了他长达26年的执政生涯,直到死亡。

他的境遇似乎给非洲的政治家指明了另一条出路,于是,法兰西共同体很快就解体了。在成立两年后,11个殖民地先后宣布独立。戴高乐试图挽救法兰西帝国,却加速了它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