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四章 文化象征富集的文明(1)

第四章 文化象征富集的文明(1)

书名:解谜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作者名:范勇本章字数:239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37

一、奇怪的文字

三星堆青铜器上没有发现文字。

三星堆不像商代殷墟和西周周原那样幸运。殷墟和周原出土了大批的龟甲和牛肩胛骨,甲骨上刻有许多用于占卜的文字,即有名的甲骨文——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正是依据了这一批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以及殷商西周青铜器上的青铜铭文,我们才能够逐渐解读出比较完整的商周历史来。

三星堆遗址基本没有发现甲骨,所以也就没有甲骨文。三星堆文明能够制造青铜器,却不能在青铜器上面刻铸文字,所以也没有钟鼎文。

一本基本囊括了自20世纪30年代起文博考古界发掘出土、征集而来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大型图录《三星堆出土文物考古全记录》,经多方翻检,除了在陶器上发现有几个刻符,的确没有发现文字。

三星堆文明到底有无文字?

这是一个压在众多考古学家心头大大的问号。

面对这样一个青铜文明,众人感到困惑:三星堆人是怎样传达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他们的历史文化是怎样传承的?

三星堆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疑问。

三星堆文明有无文字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令人沮丧的是,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学发掘的考古资料,三星堆文明既无甲骨文发现,又无金文发现,所出土的青铜器虽然数量众多,但的确毫无铸造或錾刻的文字踪迹。

三星堆文明有无可能用其他的材质来作为文字的载体呢?肯定有人会做如是思考。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目前已经发现了七个刻画符号。199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星堆博物馆公布了这七个金器上的刻符。其是否属于文字,现在还未有定论。

同时,三星堆陶器上还发现有象形符号,如一个高柄豆的器座上有一个明显的“眼纹”,有人将这类符号称为“陶文”。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眼纹”有重要的符号功能,当然还不能称之为文字。

在三星堆文明中,青铜器、金器、陶器上均无文字发现,可以确定无误,它们都不是文字的载体。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文博专家和考古学家对寻找三星堆文明的文字存在,基本上都快绝望了。

三星堆玉器是否是文字的载体呢?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器,基本上是片雕牙璋、边璋、玉戈、玉璧之类的礼器,上面有鸟形或其他图案,但无文字,似乎也不是文字的载体。

三星堆文明难道真是无文字的青铜文明?

难道巴蜀青铜器上的“巴蜀图语”真的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孑遗?

很长一段时间,毕业于复旦大学、任教于四川大学的古文字学家彭静中教授,对巴蜀青铜器上的“巴蜀图语”进行长期释读,可谓是殚精竭虑,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那些符号或图案,与文字的差距,尤其与中原甲骨文、金文的差距,的确是难以逾越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三星堆文明和巴蜀青铜时代是没有文字的。

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三星堆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按道理,它应该是一个有文字的文明。

从过去的考古发现来看,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堆文明真的没有文字。因为三星堆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并不能排除其有文字的可能性。

其实,三星堆玉器的确存在着一些疑问。让人多少有些不解的是,目前经过考古出土的三星堆石器中既有片雕又有圆雕,而考古出土的玉器中却只有片雕玉器而没有圆雕玉器。

难道三星堆玉器中真的没有圆雕玉器?

按常理判断,三星堆文明既然能雕石器圆雕,那么也就能雕玉器圆雕。流散到国外拍卖图录上的三星堆圆雕玉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星堆文明应该有圆雕玉器。

较长时间以来,这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推测:文博界没发现三星堆圆雕玉器的最大可能是,埋藏三星堆圆雕玉器的坑口要么早已被人挖掘,要么尚未发现。

这一疑问,终于到了要解开的时候!

近十年来,民间收藏家手里收藏的为数不少的疑似三星堆圆雕玉器,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

对这些民间收藏的疑似三星堆玉器,包括圆雕玉器,从最初的不相信到最终的基本相信,我经历了一个长达近十年的反复比对、反复思考的过程。

流散在社会、被民间收藏家收藏的疑似三星堆玉器中,除了玉戈、玉璋之类片雕玉器,还有许多圆雕玉器,而恰恰正是在这些圆雕玉器和片雕玉器上,出现了文字。

这类玉器玉色老熟,有包浆,还有明显的二次结晶、脱水、绺裂、沁色、缩曲等次生变化。这些都是经历了长久岁月的自然时态变化后的结果。

真正的古玉,自然老化痕迹都很明显。何况,这些玉器上大都雕琢有纹饰、图案或文字。

要在玉上雕琢字体,而且是谁都不认识的古文字,费工费力且不说,单就作假来说都找不到摹本,伪造者谁会干?

显然可以排除这些玉器人为造假的可能性。

对此类民间收藏的疑似三星堆古玉,一些资深的老专家,如故宫博物院古玉专家周南泉研究员、国家博物馆雷从云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资料中心前主任李建民研究员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表示了认可。

迄今为止,似乎可以说:经过考古出土的收藏在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里的三星堆玉器,其数量在三星堆玉器总量之中,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更好的三星堆玉器应该在民间。

我们来看看民间收藏的这些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

在疑似三星堆玉器纵目面具的戟耳上、玉虎首钩形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比较特别的古文字——玉文。

看得出来,这种刻在玉器上的文字,或是竹、木加解玉砂磨制而成,或是用青铜砣机砣解玉砂碾刻而成。

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直接观感是——它与殷商、西周甲骨文、金文的差异明显:文字的载体不是甲骨,也非青铜器;文字的碾刻,是按照琢玉的工艺来进行的;文字的字体形状,较之甲骨文、金文,更为简单、概略。无论如何,它们除了都是象形字,其余方面都不相同。

可以说,单就文字而言,疑似三星堆文明的玉文与殷商文明、先周文明的甲骨文、金文有着明显的差别,它们虽然年代相仿,却并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既不同于殷商甲骨文,也不同于西周甲骨文和金文。那么,这种玉文是自创的吗?如果不是自创的,那么它渊源于哪里?还有,这些琢刻在玉器上的简单文字符号,能与殷商甲骨卜辞、西周青铜金文等格式完整的大段文字的作用相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