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知识经济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964更新时间:2024-05-29 15:02:39

如果说亨利·福特和洛克菲勒代表了第二次浪潮的财富硕果,那么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就是第三次浪潮的精神象征。

人类文明经过第二次浪潮的同步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洗礼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多样化、多元化、分散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特征。第三次浪潮使物质世界更加丰富,从而使“文明人”步入一个“富裕社会”。

从轮子的发明到计算机的应用,技术革新已经改变了工作的结构和内容,把劳动力从农田转移到工厂,最后转移到办公室。

随着富裕社会到来,蓝领阶层迅速减少,白领阶层逐渐壮大,能源消耗日趋减少,工厂和污染正在向劳动力资源既廉价又充沛的穷国转移。办公室和互联网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主要象征物,科学与技术继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

如果说“机械制造”是以前大学的主流专业,那么如今大学最普遍的专业是“广告与营销”。在西方,文科生比理工科学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未来的创新将是极少数“天才”的专享。

在过去的工业时代,理工科出身的人普遍收入较高,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现象,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除少数高精尖的专业技术领域外,大多数制造、生产和一般技术类工作,都会交给更智能化的机器。

在现代经济中,劳动逐渐被资本技术替代,特别是体力劳动,几乎完全转嫁给机器去完成。机器成为生产利润的主要手段。换句话说,脑力劳动才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而不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所得往往只是其所消耗能量的价值,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收入。

有人计算过,19世纪中叶的美国工业消耗了176亿马力小时,但只有6是机器产生的能量。到了20世纪中叶,消耗达到4104亿马力小时,机器产生的能量占到94,正好打了个颠倒。

在现代经济中,人类体力能量的转化效率仅仅提高了50,而人均财富却增长了上百倍,这完全归功于智力的解放。

1956年,美国白领工作者数量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由脑力劳动者组成的白领达到总数的50.2。半个世纪后的2006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比例已超过总数的95,而体力劳动者已不足5。这正如一个世纪前农民比例的锐减。

作为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白领成为“橄榄型”社会的核心力量,智慧资本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输出商品。

1996年,美国的文化产品的出口首次超过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等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1999年,美国靠授权费和专利使用费赚进了370亿美元,而作为主要实体输出商品的飞机才赚了290亿美元。1998年,美国硅谷创造了2400亿美元产值。

经济学家罗默从技术创新角度提出“新增长理论”:在现代世界,凡是能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满足需求的人,“创新永动机”就会让他通过暂时垄断,实现短期的利润爆炸,同时,其他所有最终得以分享这一创新的人,则会实现爆发式长期增长。可以说,凡是无法通过劳动力、土地或资本增加解释的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

创新作为一种知识的再生产形式,它最美好的一点是无限,思想总是无穷无尽的,可以不断地发明和发现。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人们都说埃及金字塔是几十万奴隶建造的,但一位中世纪的瑞士钟表匠却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奴隶根本造不出这样的人类杰作,建造金字塔的只能是一群快乐的自由人。这位钟表匠根本不懂历史,他完全是基于自身工作的体验做出这种判断的,他正是在自由状态下达到了技艺的巅峰。

希腊人和罗马人善于征伐,但他们却未发明多少有趣的机器,究其原因是存在奴隶制。中世纪欧洲虽然少有奴隶,但行会也禁止工匠使用机器。管理学上有个“温暖法则”,也叫“南风法则”,意思是在宽容自由的状态下,人最容易得到工作的乐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出不可思议的高超能力。

技术来自创新,不断地创新不仅导致技术进步加速,也导致职业技能快速更新。

百年前,福特流水线的工人可以一辈子拧螺丝直到退休。今天的美国人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至少要换11次工作,并为此要更换三次知识储备。这样一来,他至少要有两年的学习计划,以保证能够胜任新的工作。

1970年,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刚出版,书中就有这样的惊叹:“新职业层出不穷的速度真令人吃惊。什么系统分析员啦,控制台操纵员啦,编码员啦,磁带录制员啦,信息处理员啦,这些不过是和计算机操纵有关的大量职业中的少数几种而已。信息检索、光学扫描、薄膜技术等都需要各种新的专门知识,而旧的职业不是失去重要性就是完全无用。”

作为当代享誉世界的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20年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将有4亿到8亿人被自动化取代,相当于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这些被机器取代的人需要转换职业并学习新的技能。终身学习和从事多种职业将成为一种常态。

传统时代,职业和知识大多是世袭的,一个人在成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全部学习,足够他一生使用。现代社会崇尚创新,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进度,不被淘汰。有人说,现代“文盲”的定义,不是指不会阅读和写作的人,而是指那些不能持续学习、更新知识和重新学习的人。

据统计,目前世界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或智力资本,知识性的无形财富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财富。世界经济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软件比硬件更加可贵。

在微处理器的价值中,原材料的成本不到3,其余全部是信息技术。类似微软这样的企业,其附加值最高的电子产品几乎没有重量;相比之下,之前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重量达到4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无形资产在美国上市公司市值中约占40,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为75。

Facebook公司开盘时,其正规的金融资产与其未记录的无形资产之间相差达20倍。正如德鲁克所说,“后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或自然资源,也不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

知识将成为唯一重要的资本,从而将人类带入一个“个人主义时代”。

发明过程如同登山探险,呈金字塔结构,上部每层的人数都在减少。有发明想法的人很多,能去实施的就少多了,而去认真做的就更少,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最终获得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个人。正如王安石所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颠覆。在此之前,传统的企业既需要高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普通工人。在全球分工时代,高技术企业不再有普通工人,而低技术企业则不再有高技术人才。

虽然“苹果”是富士康公司“制造的”,但却是苹果公司“创造的”。以64GB存储容量的iPhone 6S为例,其初始售价为749美元,硬件成本仅为234美元,其余的多体现为知识的价值。富士康旗下百万员工,2017年的营收大约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苹果营收的60,但市值仅相当于苹果的4,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多年以来,富士康净利润一直维持在3上下。

打个比方,苹果就好比著名作家,而富士康就是一家大型印刷厂,创造性和技术含量决定了利润差距。

按照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说法,人类的一切作为都可以归结为各种发明家的创造和其余人的模仿。某一个人指出道路,确定模式,其余人只管跟随就行。

爱迪生有句名言:“所谓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99的汗水。”这就如同一粒种子后来长成一棵大树,但最根本的还是那一粒貌似微不足道的种子。所谓现代经济,其实就是1的创造,再加上99的复制。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常常忘掉爱迪生这句话的后半句——

但是,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