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世界(1)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467更新时间:2024-05-29 15:02:24
1996年,沃尔玛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店。如今,在遍布世界的沃尔玛折扣店中,中国制造占据了绝大多数。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诸多制造领域,从产量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让整个世界瞩目。
1992——2007年间,中国出口额增长了十几倍,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从180亿美元飙升到2330亿美元。2010年,中国的货物出口额达到1.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不断增长的GDP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5倍,它让中国重新获得了15世纪欧洲列强开始兴起之前的强者地位。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中国在200多年前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2019年,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4万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长了近3000倍。也就是说,2018年1天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8个1952年的年度规模。
中国的崛起和20世纪70到90年代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并不完全相同,中国的规模和体量要大得多。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最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还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借助制造业的规模优势,边际成本可以降到最低,从而获得全球竞争力,并从技术上不断向生产链上游扩展,从低技术不断进入高技术领域。
2020年,根据工信部的分析,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成员国及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总体来说,中国这时处于第三梯队,并正在向第二梯队的高端产业演进,部分领域已经突进到第一梯队,中国的产业升级目标是同时成为第一到第三梯队的强有力竞争者。
同时,《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但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仍未迈入“制造强国第二阵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该报告的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个分项数值构成,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支撑力仍为“规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中国大多数设备研发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中国不乏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处于跟随阶段。
作为世界经济史研究权威,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数据常常被广泛引用。根据他的统计,古代中国的GDP总量几乎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也包括中世纪的欧洲;直至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从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来看,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基本接近,甚至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其实是农业模式下人类历史的常态。从1500年到2000年的这500年,欧洲与中国发生了彻底分化。事实上,1950年的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并没有多大差别。而进入现代工业模式的欧洲的发展却一日千里,人均收入增长了6倍。
中国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50到2010年,前30年,在城乡隔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不到2倍,而农民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后30年,中国几乎是飞跃式地从农业时代跃入后工业时代,人均收入暴增超过10倍。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个“停滞的帝国”,然而短短40多年,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用《江城》的作者何伟的话来说,这种转变“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
如果说美国当年的崛起来自技术创新,那么如今中国的崛起则主要来自人们的勤劳。中国古语说:勤能补拙。勤劳向来是中国人的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机器时代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