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坚炮利下的自强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193更新时间:2024-05-29 15:02:16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约350年之后,东西两个世界的碰撞导致了一场极具侵略性的鸦片战争。
直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这个“农业经济——官僚政治”的老大帝国始终保持着一个比欧洲的“商业——军事社会”更加古老,也与它大相径庭的社会体制。包括运用暴力在内的个人才能和进取心,在中国农业社会里没有被培养出来,但这些在欧洲人的航海技术、好战精神、探险和海外移民活动中,却已蔚然成风了。当时的英国拥有高度发达的财政和法律体系,高效运行的国家管理体系,涉及广泛的全球贸易网络,其交通和通信系统早在铁路、轮船和电报问世前就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其对暴力的运用更可谓得心应手。
就战争特点而言,这是两个时代的对抗。农业之国以桨帆木船对抗英国的蒸汽铁舰,以纵火凿沉法对抗火炮射击法,以木器手工对抗钢铁工业,以暴力工具对抗战争机器。最后机器战胜了人,工业战胜了农业。
同样一场战争,在西方眼中是通商战争,在中国眼中却是鸦片战争。马克思感慨道:“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马克思没有想到的另一种悲剧是,直到战争进行了两年之后,清朝当局才发现自己对交战对手一无所知。道光皇帝问奕经:“英咭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
事实上,从印度被占领算起,英国已经与清朝做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邻居”。这场战争的起因,其实就是英国在印度种植的鸦片想向清朝倾销。在战争爆发后,英军指挥与补给基地都在印度;大英帝国的舰队从加尔各答出发开赴中国,在中国沿海进行陆上战斗的,也多是孟加拉兵团的印度士兵。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并未对这场战争展开调查和反思,也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国家制度没有丝毫改变,统治者甚至拒绝了美国提供的制枪造炮的蓝图。广东民间准备仿造英国的轮船和火器,道光皇帝的朱批是“毋庸制造,亦毋庸购买”;耆英呈美国洋枪,请求依照仿制,皇帝只批了“望洋兴叹”。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道光皇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咸丰皇帝,清朝最高统治者颟顸自负,没有任何长进。他们甚至不明白战争发起和失败的原因,始终“对外部世界极端无知”。
这场西方号称为了通商而进行的鸦片战争过去20多年后,西方各工业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打不开局面,清政府依然不思进取。
直到由矿工和流民组成的“太平天国”占领了大片作为清朝经济中心的江南地区,清政府才看到了工业革命的价值。“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镇压与维稳成为这场“自强运动”或者说“洋务运动”的最大动因。所谓“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南方,率先实现火器化和机械化装备的淮军,使李鸿章迅速成为清朝的官场新秀;在后来的日子里,钢铁和机器重新塑造了清朝的暴力体系,这就是“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的自强新政。同治四年,李鸿章创办金陵制造局,马戛尔尼的曾孙马格里被任命为“督办”。
很明显,“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及“攘外必先安内”,导致这场“武器革命”的主要压力并非来自西方列强,而是来自民间反抗。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不仅成立了“洋枪队”,甚至还有小型舰队和兵器修配厂。
同治元年,西北地区爆发大规模民变,左宗棠奉命入陕“剿匪”,朝廷特别拨付30万两白银用于创办西安机器局,主要生产洋枪、火药、子弹等。制造工人都来自南京和上海两地的制造局。随着战局进行,左宗棠进驻甘肃,机器局也随之迁入兰州,变成了兰州制造局。
西安机器局或者说兰州制造局,虽然规模很小,但却是西北地区近代工业的重要开端。
为了保护租界利益,英国在上海常年驻守着军队和军舰。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阿礼国说:“对于英国来说,保全中华帝国使其不致瓦解,才是最合乎自己利益的。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是合乎英国长远利益的。”
英国协助清朝建立了海关体系。英国人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深受清廷信赖,其官阶为正一品。从这些方面来说,虽然英国以鸦片战争击败了清朝,但英国也在此后权衡利弊,强有力地支持了清廷的统治。
当年,林则徐在写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说:“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仅过了数年,魏源便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利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机器的引进打开了“古老铁屋”的“天窗”。在权力与暴力的角逐中,在自卑与自负的交替中,在失落与愤怒的煎熬中,清王朝步履蹒跚地踏上了一条并不那么心甘情愿的现代化之路。
作为一种文明冲击,当时现代化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包括民族主义、宪政主义、军事化、集权化和官僚化。应该说,清政府在集权化和官僚化方面并不落后,只是在军事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至于民族主义和宪政主义则完全缺失。这场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化的发起人,几乎都是受传统教育的官员,也可以说,他们都是镇压民变的地方军阀。这场由地方总督发动自强运动,实际结果是使其获得了军事垄断权。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15年战争中,以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军人集团的崛起,为清朝覆灭敲响了丧钟,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政治走向军事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