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艰难时世(2)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493更新时间:2024-05-29 15:01:52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在加快。到1851年,英国的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英国成为世界首个“城市主导型社会”。

1750年,英国只有两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万——伦敦和爱丁堡。至1801年,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增至8座,1851年增至29座,其中9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万,这些新兴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

19世纪前30年内,伦敦的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50万。接下来的20年内,人口又增长了100万。从1800年到1850年,伯明翰的人口翻了三番,从7.1万人增长到23万人,曼彻斯特的人口从8.1万人增长到40.4万人;港口城市利物浦的人口数量更是从7.6万攀升到42.2万。

这些城市功能非常单一,只有工人和工厂与日俱增,却没有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曼彻斯特,因其肮脏、喧闹和恶臭而声名狼藉,被批评家们讽为“将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机器”。

客观来说,工业城市化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当时的城市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人们无法预见到这种剧变,所以建设大大滞后于发展的步伐。短时期内人口剧增,必然带来居住环境的恶化,城市里到处都是贫民窟。当时的城市街道狭窄,路面没有任何铺设,到处是污泥和排泄物,散发着恶臭。肮脏的环境也让传染病迅速散布,霍乱等瘟疫一次又一次地爆发。

有一种统计认为,城市劳工和机械工的死亡率比乡村地区高出一倍;出生在曼彻斯特的儿童有一半以上活不到5岁。

但一些经济史学家对此并不认同。历史总离不开时代背景,有人指出,工业革命前几个世纪,普通家庭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相比之下,工厂给这些穷人带来新的机遇——

说工厂把家庭主妇从婴儿房、从厨房拉了出来,说工厂让孩子失去了玩耍,这完全是歪曲事实。这些妇女根本没有东西来烹饪,也没有东西来喂养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也缺衣少食,饥肠辘辘。工厂是他们唯一的庇护所。工厂拯救了他们,严格地说,把他们从快要饿死的边缘上救了出来。

19世纪上半叶,日益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的英国迎来了欧陆大规模移民潮。从1780年到1830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人口增加了一倍,达到1400万,新增加的人口几乎都流入城市,进入工厂。在这50年中,每个劳动力的产量增加了25,而工资仅仅上涨了5。

从1830年开始,工人的骚乱形式开始发生变化,最终产生了工会组织。工会拥有的终极武器就是大罢工。大罢工也被称为“圣月”,这并不完全是讽刺。

大罢工是很多工厂工人的集体行动。能将这么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团结在一起的,与其说是工会,不如说是人们普遍不满的情绪。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忍受饥饿,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沦为奴隶,原本追求的是面包和希望,最后得到的却是石头和绝望。

在19世纪40年代这个“饥饿的40年代”,英国经济大幅下跌,棉纺业陷入困境,资本家破产,失业率一度高达18.6。1845年,一个路过曼彻斯特的美国人叹息:“人类躺在遍布整个社会的流血碎片中,悲惨、被欺骗、被压迫、被粉碎……活着的每一天,我都感谢上天,我不是一个生活在英国、需要养家糊口的穷人。”

当时,恩格斯正在曼彻斯特棉织厂工作。他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用绝望的笔调详细描绘了成千上万人生活的“绝对悲惨和物质上的脏乱”。这本书出版后,深深打动了马克思。

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也对此忧心忡忡,因为无论在哪里,人们看到的都是各种匮乏,沉疴遍地,工作环境也极不人道,资本家把人当机器或奴隶一样驱使。他们担心,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走向崩溃,直至毁灭。

19世纪40年代确实是一个悲惨的年代,疾病流行、经济萧条、食物短缺、农业歉收、饥荒和失败的革命充斥各处。

正是在这种不幸的时代背景下,20多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的工资还会继续下降。1848年,这一思想构成了《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