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革命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782更新时间:2024-05-29 15:01:46
“工业革命”完全改变了国家与社会。处于重要历史节点的1660——1832年,被历史学家克拉克称为“漫长的18世纪”。
18世纪之前,英国还算不上一个大国,落后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1700年,法国的经济规模是英国的两倍,人口是后者的三倍;但从1650年到1800年,伦敦人口由35万增长到90万,达到巴黎的两倍。到1880年,伦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其面积相当于当时其他几个大城市的总和。
当英国已经步入工业社会时,法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除了少数贵族,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乡村里的农民。“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
从1760年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仅仅一个世纪,英国就迅速超越法国,以及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发展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
英国工业革命的辉煌硕果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军事优势,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凭借海军的强大封锁力量重创法国。此役之后,法国被迫将自己在北美的绝大部分殖民地割让给英国,并且从印度撤出。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幸灾乐祸,帮助北美殖民地反英。美国终于独立了,法国政府也濒临破产,由此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虽然拿破仑用军事政变终结了法国革命,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私有权的法律体系。从这里开始,一场席卷世界的民族革命便一发不可收。
1804年,海地革命获得成功,拉丁美洲随即掀起独立风暴,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破茧而出;紧接着,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一位希腊革命者说:“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界睁开了眼。在以前,世界各民族是无知的,人民则认为国王就是地球上的神,他们必然会说国王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但经过现在这一变化,要统治人民就更加困难了。”
法国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一方面在欧洲各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另一方面,在战争的硝烟中发布大陆封锁令,将英国假想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致力于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在推进欧洲的工业化过程中,法国试图将英国的商品和资本排斥在欧洲大陆以外。
从英国到法国,工业革命推波助澜,越过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赋予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虽然在此之前,欧洲也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也有过无数次技术革新,但那时的产品主要是奢侈品,只与少数人有关。工业革命以机器和工厂推动了大量生产,这些大众消费品改变了有史以来最大多数人的生活。
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来认识“工业革命”的意义——“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的主要代表产品是廉价的可洗棉布,随之,从植物油提炼出来的肥皂得以大批量生产。普通民众第一次买得起内衣裤——它由可洗纤维做成,富人常贴身而穿,故称‘贴身衣裤’。人们可以用肥皂洗衣,甚至洗澡……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普通民众常常比一个世纪前的国王、王后的生活更清洁卫生。”
中国的所谓工业革命,最早可以追溯到晚于英国一百年的“洋务运动”,但持续的政治动荡并未改变主流的农业经济结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工业革命,其实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彻底以机器大量生产的工业品代替手工产品,只有四十年左右的历史。但仅仅四十年时间,被纳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一个机器时代的国家。
从英国兴起的这场机械化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国。1776年的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然而到1911年时,西欧和美国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主宰者。
关于工业革命何以发生在英国,一直是经济学和历史学中最让人浮想联翩的话题。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罗伯特·艾伦认为,新技术和新机器之所以能在英国得到大规模应用,是因为英国是一个煤炭价格便宜,而人力成本较为高昂的国家。其他国家则相反,煤炭昂贵而人工便宜。在18世纪,伦敦的煤炭价格仅相当于巴黎和北京的一半,而伦敦的工人工资却是北京的三倍。
发明机器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用其他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资源,如煤、蒸汽动力,来取代相对稀少和昂贵的资源,比如人力。发明纺织机械,是为了降低单位纺织品的人力成本,这样才能与人力便宜的印度棉纺织品竞争;纽科门蒸汽机几乎全部都在煤矿使用,是因为这里的煤炭近乎免费。而在瓦特蒸汽机大大降低了煤的消耗量后,蒸汽机才得以被应用在远离煤矿的工厂。
唯有在英国这样煤炭工业规模庞大的国家,才会对先进的煤矿排水技术产生迫切需求,也唯有英国能做到无限量地免费供应充当机器燃料的煤炭。这样一来,科学发明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昂贵代价就只有英国可以承受了。
随着工业革命中煤和铁的广泛应用,生产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包括新机器的使用。这些机器带来的结果是雇用了更多的人口。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不用进行初级生产,而是参与到更高一级的生产中,通过交换来获取他们需要的生活资料。这个更高级别的生产部门不仅包括采矿、纺织和煤、铁的生产,也包括其他各种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安装。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彻底改变,他们与土地和工作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
从社会角度来说,城市的产业工人要比农民拥有更高的收入。较高收入的主流人群,意味着一个新的阶级——中产阶级的形成。这也验证了怀特海所说,现代技术首先是在英国由繁荣的中产阶级创造出来的,因而,工业革命便从这里开始。
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人力、大规模工厂生产代替工场个体手工劳动为标志,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机器所传递出的理性主义,成为几代人心目中智慧和美学的典范。
同时,工业革命重塑了整个世界后,现代人也必须面对由此而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希望、信念、控制、无聊、幻想与恐惧,这种悲欣交集的焦虑也是前所未有的。
伏尔泰学习英国经验后,在法国发起了理性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广泛传播,进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进步。
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发生在法国的民主革命,被霍布斯鲍姆合称为“双元革命”,并称这是从远古创造农业、冶金术、书写文字、城市和国家以来人类史上最巨大的转变,这个革命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整个世界。
这场“双元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塑造了一个自由富庶的现代社会。
1851年,狄更斯因为看到世界博览会中无数奇异的机器而逃离伦敦。1859年,狄更斯出版了《双城记》——“双城”即巴黎和伦敦;他以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为背景,在批判的同时提醒人们,理性和宽容能带来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