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天才(1)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557更新时间:2024-05-29 15:01:19
“棉花、棉花,还是棉花,它是当下唯一的商品,只有它才可以为任何人提供工作。”这是棉花革命时期英国最强烈的声音。
棉纺织业的兴起使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迅速增长:1701年输入大不列颠的原棉不到100万磅;1771年高达476万磅,1789年超过3257万磅,1802年达到6050万磅,100年增加了60倍。然而,因为气候的缘故英国几乎不生产棉花,来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印度等地的棉花,早已不能满足工厂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对棉花越来越大的需求以及对稳定供应的需要,使英国找到了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的理由。英国人通过垄断全球棉花贸易,逐渐削弱了印度的经济。
与此同时,大量吞食原棉的新机器,也为一穷二白、刚刚独立的美国人创造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商业机会,他们从英国对棉花的巨大需求中看到了希望。
除了印度,棉花种植在美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棉花品种不同。早在哥伦布之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在种植棉花。虽然英国市场上棉花紧缺,但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却只能望洋兴叹。关键的制约原因是适合这里种植的“高地棉”棉籽难以剥离。
与印度棉不同的是,高地棉纤维较长,种子的黏性较强,只能采用人工分离。一个人分秒不停地紧张劳动一整天,也未必能清拣一磅棉花,这使之成为“一项成本很高的生产过程”。
这个至关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难题,最终被“机械天才”伊莱·惠特尼用了短短十天的时间便成功解决了。时间是1793年4月12日,当时23岁的惠特尼刚刚从耶鲁大学毕业,暂居格林夫人的种植园。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他终于制成了一台功效强大的轧棉机。
惠特尼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
我做成了一架机器,只需要一个人的劳动便可以把它旋转。有了这架机器,一个人可以比用人们已经知道的其他任何方法拣净十倍的棉花,而且比通常的方法还弄得更为干净。
这架机器可以毫不费力地用水力或马匹旋转,一个人和一匹马就可以比五十个人用旧机器还能生产更多的棉花。它使劳动力减少五十倍而不使任何阶层的人失业。
这种轧棉机如此高效,以至于惠特尼制作的第一台轧棉机没多久便被偷走了。惠特尼的轧棉机使高地棉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作物,并迅速取代烟草,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农作物和全美国唯一的最大宗出口货物。
轧棉机发明之前,每年从殖民地运往欧洲的棉线大约只有400捆。1793年轧棉机投入使用之后,这个数字增加到3万捆;到19世纪初,每年棉线的出口量是18万捆;1824年超过40万捆,1860年达到450万捆。如果按重量计算,轧棉机发明的前一年,美国棉花出口不到14万磅;轧棉机发明的第二年,棉花出口超过627万磅,短短三年间增加了40多倍。美国棉花产量在此后平均每十年就要翻一番,1860年更是达到了20亿磅。
这正像一位历史学家说的,惠特尼“花了10天时间,制造了一种彻底改变南方命运的机器模型——轧棉机,于是他成了机械时代的教父”。
有了惠特尼的轧棉机,棉花种植疯狂地扩张、蔓延,美国南方很快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棉花王国”。
轧棉机被视作“美国农业上头等重要的一项发明”,成为南方经济复苏的关键。在1790年到1830年的时期内,这项“基本上由一个人的天才制成的一种产品”使南部的农业发生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从1815年到1860年,棉花贸易决定性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到1830年,棉花贸易是全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到1849年,美国棉花产量中有64出口到国外,主要是销往英国;从1840年一直到美国内战时期,英国棉花进口总量的80都来自美国南部各州。
在轧棉机发明之前,一个好的棉田能手可以生产价值300美元的产品;20年后,这个价值翻了一番。1830年的平均价值大约是800美元,1850年是1200美元,1860年是14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间。随着劳动力价值的直线上升,拥有一定数量奴隶的农场主迅速暴富。
惠特尼说,他的发明不会让任何人失业。事实更甚于此,棉业的兴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轧棉机所产生的影响,渗透到美国南方整个社会和经济生活之中,农庄主们迫切需要大量廉价乃至免费的劳动力,奴隶制得以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