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为据
书名: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192更新时间:2024-05-29 15:00:45
《礼记》有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作为声音的语言即口语,是自然出现的。和自然的口语相比,文字完全是人为的东西,没有人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书写或认字。因此,文字世界与口语世界完全是两码事。
用传播学家的话来说,文字产生了新的分割和异化,同时又产生了更高水平的结合。文字强化了自我意识,形成人与人之间更加自觉的互动,文字增强了人的意识。或者说,文字培育了抽象观念,使知识与拥有知识的人发生了分离。
有了文字之后,才有了写作和教育。冗余的思维和言语在口语中非常少见,但却是基本的文字技术;同样,口语也无法应付像几何图形、抽象分类、逻辑推理和下定义之类的事情,只有利用文字,才可能进行详细的描绘和自我分析。与口语思维相比,文字极大地扩展了思维世界,形而上的思想便出现了。
没有文字,知识便难以积累和发展,尤其难以传播。文字使信息超越时间和空间,人类的知识与智慧不仅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也可以不通过任何人就传给后来者,而且更准确,更有效率。
与文字记载相比,人类的记忆力显得极其弱小,因为记忆难以超越一个人的寿命,而文字却可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物,没有文字的民族即使在战争中获胜,也必然会被有文字的民族从文化上征服。“文字同武器、病菌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并驾齐驱,成为一种现代征服手段。组织开拓殖民地的舰队的君主和商人的命令是用文字传达的。”
在文字出现之前,语言仅限于口语。口语是语言的基础,文字是语言的提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语调能够传达喜怒哀乐愁,口语比文字承载的情感更加丰富。“文字以其表达精确替代了口语的表现力。它不仅改变了语言的语汇,而且改变了语言的灵魂。说话表达的是感觉,而文字表达的是观念。”
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而文字则是为了记录语言。文字使语言能够存储,人类第一个信息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从媒介学来说,文字作为一种视觉形式,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理性的、隔离的、专业的和个人化的。固定的文字与人发生疏离,使语言脱离语境而走向独立,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影响力。文字化的语言越来越规整和标准,社会因此而发生整合。
相对而言,视觉是离析的,而听觉是综合的。口语文化是民主的和部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城市的理想人口,是演讲人讲话时全体公民都能听得到。
每一个人类族群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因为口语的即时性和现场性,限制了人群的数量;听觉的不精确也难以形成绝对的权威。因此,口语文化常常是民主的,而文字则导致专制的出现。
“希腊人强大的口头传统和灵活的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能够抵御东方帝国的倾向,不至于走上绝对权威的君主制和神权政治。他们在政治帝国和宗教帝国这两个观念之中打进了一个楔子。政治帝国倚重的是空间,基督教帝国倚重的是时间。他们把时间和空间压缩到城邦这种合理的规模。”
文字的出现打破了语言的僵局,以固定的共识减少了无谓的争论,不仅从空间上造就了一个宽广的社会,而且从时间上树立起一个精确而固定的权威,帝国与专制便有了技术前提。正如一位人类学家所说,古代文字的主要功能是“方便对别人的奴役”。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文字确立了中国传统的契约精神。当文字进一步走向中立和客观时,个人主义的公民文化又成为现代的创造。
西方司法体系在庭审辩护和陪审制度中充分保留了口语习惯,而中国早在秦朝就全部书面化,以口供取代辩论,而口供其实就是笔供,诉讼常常沦为刀笔吏的深文周纳。
在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口语讨论的习惯,即使“口头发言”也依然是书面性的,只不过以当众朗读的形式。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利玛窦发现,从太古之初,中国人就倾尽全力关注书写的发展,却不甚关心口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指出了一个有趣的悖论——
中国使用印刷书籍来实行书面考试的制度比欧洲早得多,这一点可能有碍于创造性思想和发展。中世纪的欧洲人缺乏书写材料而长于口头辩论,并且到19世纪开始后过了若干年,还宁愿采用口试而不大愿意采用笔试。这也许就使他们把机智和推理能力看得比记忆更为重要了。
唐人张怀瓘《书断》云:“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契为信不足,书立言为征。”在口语时代,为了使信息更易保存,只能采用韵文类的诗歌;文字时代以散文为主,严肃的思想和研究使人类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复杂化,哲学与科学便出现了。
文字比口语更能发挥人的意识潜力,更富有表现力。文字的出现,使得思想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专长。口语稍纵即逝,且完全出于本能反应,思想因其滞后而显得无足轻重;或者说,口语常常构成思想的障碍。文字具有更大的信息承载量,且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人的理性由此被激活。
从某种程度上讲,书面化的文字绝不仅是一种为了记忆的提醒物,它重新塑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世界,并赋予思想活动一个理想的前提,使其能够经受人们严格而持久的审视。
文字对语言的凝固,创造了文化与文明,也催生了无数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繁荣,与文字的普及有直接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学术下移”。
与说话不同,文字写作是一个人进行的,人在孤独写作时更容易内省,阐述深刻的观点。文字写作的速度只有口语表达的十分之一,这种不同于自然状态的低速运转和“慢动作”,使大脑能够进入一种高度精细和灵敏的思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