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精准方能各显神通(28)
书名: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带给世界的惊喜作者名:达真本章字数:1787更新时间:2024-05-27 17:33:21
15.色达——马背民族遇见大数据
2019年9月5日下午,笔者在色达脱贫攻坚办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一话题,采访林业草原局工程师朱湘安老师。为什么第一站采访要安排生态呢?因为色达地处长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雅砻江,色达的生态保护毫无疑问是长江上游生态链上很重要的一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在这里逐渐化为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投入1.23亿元治理生态脆弱区42785亩、省级沙化土地18720亩;投入1.1亿元开展人工草地建设5.5万亩、划区轮牧围栏建设61万亩、退化草原补播27万亩、鼠虫害治理18万亩、黑土滩治理2.3万亩、毒害草治理1.5万亩;兑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3.52亿元,实施禁牧面积62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603万亩;投入913万元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投入400万元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金2527万元,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退耕还林4000亩;关键在于,组建五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有814名农牧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5名参与合作社林业工程项目,获取劳务收入1307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6万元,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群众增收、贫困户脱贫。
朱老师介绍完后,笔者的视线被攻坚办的大数据平台所吸引。占据整面墙的LED大屏幕上,图文标注仔细而精准,俨然一幅挂图作战的架势,“运筹帷幄”的决胜把控。
年轻漂亮的县移民开发局干部马静按动遥控键。这位宜宾姑娘,大学毕业后因为爱情,放弃了双流航空港的工作,远嫁色达,与色达帅小伙喜结连理。在获得爱情的同时,工作上也因自己的敬业,在领导们支持下,与同事们一道建起了全县脱贫攻坚的大数据平台。
此番氛围给笔者一种穿越的感觉,如此现代化的办公平台出现在这片数千年封闭的金马草原,亘古不变的千年符号——经幡、玛尼堆、马蹄、牛鸣被打破,新科技置于其中,如梦如幻之感油然而生,千年的穿越透出新时代农牧民的今生福分。
扶贫指挥中心的LED大屏幕上显示出“色达2016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战略信息指挥体系”一排大字,文字的背景是一幅宽广的草原美图,鲜花铺满草地,草地间数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绕缠其间,构成独特高原地貌上的美景。
马静看着屏幕,眼里散发出无限的深情,介绍她和团队关于建立指挥系统的故事。“我们选择这个指挥体系的背景图时,找来很多代表色达县特色的图片,最终敲定这张作为屏幕的封面。它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我们目前海拔最高的泥朵拉措湿地公园,位于色达县海拔最高的泥朵镇。这幅图上密密麻麻的黄色小花,散布在湿地公园的周围。视觉上非常漂亮,选它的意义就在于,海拔4200多米的地方能够开出如此鲜艳的花朵,给色达脱贫攻坚工作赋予了一个美好的寓意:散落的村寨犹如朵朵鲜花,脱贫攻坚像盛开的鲜花给人带来的美好……
“指挥体系的第一个部分是基本信息,这是色达的县域地图,地图配上文字和数据便一目了然,反映出色达的基本情况。横向来看,指挥系统将涉及每年22个扶贫专项的16个县级牵头部门,项目推进情况一一呈现,并实行“周报月会”制度。每周每月更新行业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每个项目的推进情况清晰明了。纵向来看,指挥系统数据精确到县级层面、乡级层面、村级层面、户级层面,层层数据清晰,户户情况明了。色达县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立体战略信息指挥体系,挂图作战,运用网络传输终端控制的方式与全县17个乡联网,实行动态管理、远程指挥、资料汇总、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整体推进,真正构建起了‘脱贫攻坚信息战略系统’。
“这为全县脱贫攻坚设立了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四年奔小康,五年上水平……
“参照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我们没有花一分钱,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有效的精准平台,为领导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这就是信息指挥体系包含的基本情况、组织保障、数据精准、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督查精准六个板块,详细地罗列出了全县的脱贫攻坚情况……”
听着马静的介绍,吃惊的同时,笔者心里在问,当“高大上”的大数据遇上“接地气”的精准扶贫,会碰出什么火花?
其实,国务院扶贫办给出的答案是“融合”。进入脱贫攻坚期,大数据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国家治理、普惠日常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民众逐步享受到更多数据红利。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将大数据与大扶贫融合发展,为扶贫决策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推动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而实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既定目标。这样的探索与创新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