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精准方能各显神通(20)
书名: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带给世界的惊喜作者名:达真本章字数:2042更新时间:2024-05-27 17:33:15
11.道孚——农民夜校念好脱贫经
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道孚县,给这片土地上播下了红色种子,“……我唱支山歌给你听,党的关怀暖我心,你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有保障,小康路上我们和你心心相印。”这首曲调婉转、深情的歌曲,在鲜水河畔久久回荡,唱出了道孚各族儿女的心声和希望。
1988年夏末秋初,报社派笔者到道孚采访全州畜牧业草场建设现场会,那是笔者记者职业的处女秀,珍贵而难忘。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广草场网围栏建设,提倡“牛分到户,私有私养,包产到户”。美丽的玉科草原留给我的印象是,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草原,一条大河将铺满鲜花的草原一分为二,起伏的草地向两侧的山麓延伸,渐次是林草相间,山腰是林带,山峰是铅灰色的岩石,美得令人窒息。唯一的遗憾是一水的北京牌吉普车长龙,在土路上扬起经久不息的尘土,黄龙般腾跃在空中。
网围栏内的垂穗披碱草,其长势远远高于围栏外的,由此州畜科所的高级畜牧师戴传贤老师拿着半导体喇叭,给参会的代表们大讲围与不围的差异,那时我对产业二字的含义一知半解。转眼32年过去,今非昔比,乡道村道清一色的柏油马路,特别在精准扶贫的这五年,产业扶贫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早在2018年4月,全州就集中17个县在道孚召开“农牧民夜校”工作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了道孚县“农牧民夜校”的工作。现场会上李老师在话筒前向各位参会者介绍着夜校的致富经:“为切实发挥农牧民夜校的服务作用,我们县以提升素质、注重实践、增收致富为工作要求,专门编制《农牧区法律知识》《农牧技术知识》《藏汉常用口语》等农牧民夜校‘本土教材’,大胆聘用1113名教师教学政策、法律、技术、技能、医疗和文化等知识,开展各类宣讲培训5615场次覆盖4.5万人次,166个农牧民夜校成了广大农牧区群众扭转观念、提升技能、树立新风的学习实践基地。”
笔者顺着该县制定的“一花二黑三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带着农牧民夜校提档升级的经验,走访了这些高质量的发展基地。
看见道孚依托资源,因地制宜,进行油菜花、黑木耳、黑青稞、高原特色有机蔬菜、药材种植,畜禽养殖,通过“大产业+小产业”,构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打造了以协德为中心辐射带动8个乡种植2.48万亩观光春油菜基地、以甲斯孔为中心辐射带动7个乡镇种植157万株青冈椴木黑木耳种植基地、以瓦日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2万亩黑青稞基地、以八美为中心辐射带动8个乡种植0.6万亩莴笋基地等10个种养示范基地或园区。
在这个高起步的基础之上,继续引进6个龙头企业带动,以工代训、送技上门、种养奖补等激励措施,累计培育种养大户94户、家庭农场8个、专业合作社133个,培育出本地省级示范合作社——康巴渠德合作社、安珠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农场——扎西德勒家庭农场,以及省、州、县示范户2590户。2019年农牧民人均增收821元。
枯燥的数据能见出深度贫困地区追求发展的真干和实干,数字背后是强大的推力,除开水、电、路、通信等22个扶贫专项属于国家的硬支持外,笔者选择把扩大内生动力作为采访的主要内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断炼向笔者介绍了“农民夜校”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这两个亮点。
陈部长说,各地都致力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夜校最大的特点是晚上教学白天实践。这区别于大学的教育模式。麻孜乡沟尔普村的夜校故事最为突出。
村民拥泽告诉笔者,未进夜校前,他认为种好远近闻名的道孚葱,只要松松土,埋点泥巴就可以了,但上了夜校之后,他知道了种植技术滞后的真相。
自农牧民夜校开通以来,沟尔普村的村民们格外忙碌,他们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大葱基地,平时每天早上8点准时在大葱基地进行种植、施肥、除草、装车等田间管理,再也不是像拥泽说的“只要松松土,埋点泥巴就可以了”。
基地的技术指导蒲建军讲解示范,村民们一个个学习实践过关,以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讲解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种植要领。长期的田间规范劳作使村民们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技术。贫困户充翁说:“我以前种葱子太简单了,现在地租出去了有收入,通过上夜校,不仅学技术还挣钱。学习了才晓得种葱子还是要技术的,这样种出来的葱子真的不一样,一车一车拉出去卖得那么好。我一定好好参加培训,平时在自己院坝里面多练习,用最快的时间掌握技术。”
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麻孜乡沟尔普村的便巴翁姆。县城河对岸一大片土地上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排列有序,来到其间,只见菜地间立着的单立柱上写着“极地农业道孚基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尽头是基地的鸟瞰图,路两边波斯菊在阳光下娇艳盛开。走进一个大棚,门口悬挂着采摘人员的工作证,一面是姓名,一面是照片,棚内工人有的在浇水,有的在锄草、采摘,一片繁忙景象。墙上挂着的温度与湿度计显示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刻度,一个个成熟的红色、黄色小番茄挂在枝丫上。与常见的搭架番茄不同,这里的番茄在绳子的牵引下吊着生长,距离地面差不多有两米左右。在夜校学到不少技能的便巴翁姆正在采摘小番茄,每天有100元的务工收入。她是年初基地招募工作人员时应聘成功的,是基地建设的亲历者更是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