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铺满压舱石的安丰古镇

铺满压舱石的安丰古镇

书名:一场风花雪月的盐城作者名:曾丹本章字数:2783更新时间:2024-05-25 17:07:48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古镇之行。

安丰古镇盛名在外,其实去之前我看过一部介绍它的文化类纪录片,拍得很美。缓缓滑过的镜头和讲述者深情的诉说,都能感觉到对这个古镇深深的喜爱。再加上同行的摄影小伙伴们已先我去了,回来告诉我的信息也是:“丹姐,非常值得去,小小的古镇,只有一条街,哦,只有半条,但我们保证,你一定会喜欢。”

先去的小伙伴们之前和我一起,曾经在台儿庄古城待过很长时间,那座北方著名的新古城给我们留下过很深的印象,他们能说安丰古镇好,那就是真的值得去了。

我很期待。

从盐城市区到安丰古镇并不算远,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我约了一个外地来的朋友一起去。去之前,我联系好了盐城朋友介绍的那边古镇旅游管理的对接人,一个叫王艳娟的女孩。

声音很温柔,听得出来是个年轻女孩儿,电话里,她让我到了就给她打电话。我看了看时间,发现我们出发的时间有点尴尬,预计到达的时间会是十二点,正是吃饭的点儿,是有点尴尬哈。

这个点儿,联系还是不联系?素不相识,约请吃饭,不知道小王姑娘会不会不方便,也不知道他们中午会不会需要休息一会儿?

我一直小小地纠结着。

我还是联系了,因为我在街上找不到停车场。我一边听着小王姑娘告诉我怎么进停车场,一边客气地告诉她我们可以晚一点再去古镇,让她先忙,不急。

“没事的,我过来找你们。”小王姑娘说。

等我们停好车,小王已经在停车场等着我们了。南方四月的阳光下,看见皮肤白白净净的她笑容温暖地站在那里,向我们招着手。王姑娘长了一张笑容可掬的脸,只看她一眼,就好像一位认识了很久的好朋友,一点初相识的陌生感也没有了。

她竟然一直在等我们一起吃午饭!她的自然随意,让我为自己一直纠结的那份心态顿时汗颜起来。正准备走,又出了状况,我和一起来的朋友竟然找不到车钥匙了。我们手忙脚乱,翻遍了整个车,还是没有找到。小王一直安安静静站在旁边,陪着我们找,安慰我们不急。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不行,就决定他不去了,留下来接着找,让我跟小王先进去古镇。

“不用的,不用着急,慢慢找,肯定在车上,找到了我们再一起去。”小王姑娘白净的脸上始终自带笑容。

定下心来,在座椅下终于找到了车钥匙,然后,一起吃了一顿小镇上的午餐后,我们就自然而然熟悉了起来。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开始跟着小王走进安丰古镇。

站在小镇十字路口的旅游接待中心门口,小王手指街横向的两边,告诉我们:“这两边都是安丰古镇,我们今天要去的是南街,南街是已经修复开放旅游的,北街还没有。整条街长七里,所以又叫‘七里长’。”

看见我有点疑惑地看着我们站的南街与北街的交界十字路口的街面形状,明显与目光所及的南北街门楣完全不同的风格,小王又笑着解释道:“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以前没想到要做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就从中间进行城镇改造,所以我们现在站着的南街北街分界的路口,这些新房子是被改造修新过的,是和里面不一样的。后来,古镇开始保护和旅游开发,就先修复了南街。”

“南街很美很有情调的。”小王姑娘很真诚地又补充了一句。

“怎么个有情调呢?”因为那温暖的笑容,也因为她给到我的天然的熟悉感,我开始像好闺蜜一样故意反问她。

小王姑娘特别认真地想了想,才回答我的这个提问。“应该说它不只是一座可以游览的古镇,它还是一个很有生活味儿的古镇,是有接地气的生活味儿的古镇。”她说,“我记得我每次走在古镇小小的街道上,都能看到左邻右舍有熟悉的大叔大妈们出来跟我打招呼,还能看见他们放在门口的炉子点着的炊烟袅袅,看见他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家常,看见他们逢年过节门上贴着恰逢时节的对联。我还拍了那些对联和老炉子的炊烟。我自己是会很喜欢这样有原本真实生活味道的古镇的。”

我也喜欢啊!

正说着,迎面走来一位大姐,正笑着向小王打招呼:“小王,又带客人来了?”大姐和小王说话的神态熟悉又自然。小王笑着回应,两个人亲亲热热地寒暄了几句家常。目送大姐远去后,小王打开她的手机,让我看她拍的古镇上的那些她和我都喜欢的生活的小场景。

她拍的那些照片,在我们一路行走的小镇两旁,真的触手可及。就是特别真实怀旧又曾经常见过的那些生活状态。是存在于我们这个年纪的年少时代,和我们父辈们那种“从前慢”的老时光里的细碎的场景。

而这些遥远了的景象,现在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行走的安丰古镇窄窄的小巷两边。

安丰古镇的街道不宽,真的只能用小巷来形容它那条直直的路道,走在这条小巷的道路上,小王姑娘调皮地问了我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铺满小镇巷道中间那一块块条石板是什么来由?

第二个问题:两旁屋檐青瓦上长出的那是什么花?

第三个问题:我们路过的抬盐巷的那口古井还能打出井水来吗?

我选择先回答第三个问题。因为我正站在那口古井旁,我朋友正在身体力行摇着井轱辘,他用实际行动帮我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口陪伴了古镇上千年的古井,依然每时每刻还能够打出清冽的水来。当年古井为烈日下劳作的盐民送去了一口甘甜的井水,如今,依然还是古镇上居民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第二个问题,我看了半天老房子屋檐上的那些似草非草似花非花的植物,想起以前我在博鳌渔村老宅看到的类似的花。“是瓦花吧?”我脱口而出。小王姑娘点点头:“也可以这么说吧。就是瓦檐上的青苔长出的苔菁,也叫瓦松。”

好,第二个问题也算过关。但是小巷街道上那些条石板,我看了半天,还真没研究出名堂来。我只是觉得这些整齐排列连接整个古镇巷道的条石很漂亮,但要说出具体什么来由,对于一个像我这种几乎从不爱做旅游攻略,喜欢盲游,全凭第一感觉的人来说,是个难道。

我求助小王姑娘解惑。

“先跟你讲个故事吧。”小王姑娘开始解答,“安丰在历史上是一个煮盐的盐场,有着很灿烂的海盐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当时安丰生产的盐大量远销苏南各大州府。安丰三面环水,主要靠船运。过去的桥很矮,船运盐出去的时候,吃水深,压着船体,能过桥,回来的时候船空了,浮起来了,就不好过桥,船工们就用石板压着船体,就能顺利过桥了。年深日久,后来,安丰盐场本地人王嘉令,独捐了白银五百两,购得盐船从各地返回时带来的压舱石,铺在镇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条七里石板长街古镇。王氏家族当年是安丰大族,王嘉令的祖父为王艮的侄子,家道富足,到王嘉令时,家道中落,前半生以盐为业,在穷困中打拼,五十岁时脱贫宽裕,六十岁时家财万贯,但仍富不忘穷,仗义疏财,为乡民们做了很多善事,使得乡民敬之。”

故事有点长,但那一块块关于压舱石的真实故事,真的感动到了我。听完小王姑娘讲完她同姓前前辈的当年善举,再看看眼前这条始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绵长整整七里地,绛黄色的麻石板路,再次深刻感受到了这座盐业古镇厚重而深远的历史。

就用石板写就历史。

是的,只要看见这条长长的石板路,就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盐城作为盐都辉煌的盐业历史和人文。它就是一幅连接并承载岁月的画卷,在用它的每一道路纹,铭刻与纂记。它和安丰古镇融为一体,用最真实的方式,在展现盐城历史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