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迷茫:我是谁,我该去向哪里(3)
书名:人生没有技巧,就是笃定地熬作者名:宋晓东本章字数:2506更新时间:2024-05-25 17:20:47
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兴趣弄丢的
01.
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爱好者和传播者,我每次上完幸福课,或者做完某场心理学讲座后,就经常会有人跑过来告诉我,他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想知道如何更加深入地培养这个兴趣。
通常,我会告诉过来咨询的同学,如果你真的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就先从自己生活中某个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去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相关的书籍,然后学以致用。
比如,如果你总感觉自己过分苛求完美,很容易在生活中感受到焦虑和压力,那么我建议你去读读《幸福超越完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脆弱的力量》等书籍。当你尝到“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甜头之后,你对心理学的兴趣就会变得日趋浓厚,学习心理学的动机也会日趋强烈。
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无论你是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还是仅仅想要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都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我的这个解答经常会令提问者感到不太满意。
很多提问者在听完我的解答之后,会略显心急地继续追问:“老师,我该怎样更快地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呢?”或者,“老师,我想跨专业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您觉得可行吗?”
其实,我不太赞成一上来就通过考证或者考研的方式来发展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点,我觉得上述两种方式太过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第二点,这些刻意追求外在奖励的学习方式,反而会让一个人对心理学的兴趣更快地被扼杀在萌芽期。
为什么说外在的奖励会弱化内在的兴趣呢?其中的道理,在下面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02.
在美国,一位老人的家门口有一片公共的草地。老人原本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草地上晒太阳。然而,这段宁静的时光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一群小孩发现了这片绿油油的草地,并且开始每天到这片草地上踢球玩耍,非常吵闹。
老人很想把小孩们赶走,但毕竟这是一片公共草地,于是老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一天,老人对玩耍的小孩们说:“小朋友们,我这个人非常喜欢热闹,你们明天一定要继续过来玩啊。只要你们过来玩,我就会给你们每人1美元。”
第二天,小孩们如约出现,老人给了小孩们每人1美元,小孩们都很高兴。如此几天之后,老人又对小孩们说,“以后你们过来玩耍,我不能再给你们每人1美元了,只能给你们每人50美分。”小孩们听完虽然不高兴,但是还是接受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对小孩们说:“从今往后,你们过来玩的时候,我最多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小孩们听了之后,生气地对老人说:“5美分太少了,我们以后再也不过来玩了。”就这样,老人如愿以偿。
老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掌控小孩们的行为,是因为他聪明地将小孩们踢球玩耍的内部动机变为了外部动机。虽然小孩们踢球的内在兴趣是老人无法控制的,但小孩们踢球的外部奖励是老人可以控制的。
最终的结局就是,小孩们不再来草地上踢球,老人重享宁静的时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过度地追求外在的奖励会弱化一个人的内在兴趣。
我们做一件事情,当开始变得更加在乎外在奖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丧失做事情本身所能得到的乐趣。
03.
我们带着上述故事的启示,再次回到“如何更好地培养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上来。
想想看,一旦我们开始急于考证或者考研,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时候,我们所参照的标准就很容易由内在兴趣变成外在奖励。具体来说,我们会带着一颗功利心重点去看那些对考试有用的心理学知识,而不是看那些我们真正感兴趣的知识。时间久了,我们就会慢慢丧失对心理学的兴趣。最后即使通过了考试或者拿到了证书,我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也会一点点消失殆尽。
我自己就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然而,“把心理学当成一门专业去学习”和“把心理学当成一个业余兴趣去培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把心理学当成一门专业去学习,需要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去学习心理学知识。这就意味着,我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硬着头皮啃很多枯燥的理论和知识。我至今还记得,在上《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两个心理学专业词汇“感情”和“情感”的区别。
由于所学的这些知识没有办法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对心理学的兴趣开始下降。慢慢地,考试过关开始成为我学习的主要动机。
当然,我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读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心理学书籍,重新找回对心理学的兴趣。但当年读大学的我,醉心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兴趣。
直到工作以后,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才开始大量阅读心理学书籍,尤其是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心理学的魅力,重新爱上了心理学这门学科。
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对心理学感兴趣,还是对其他某样东西感兴趣,都千万别因为过分在乎外部的奖励而弱化了自己原本的内在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场前辈会提醒大家,当你把兴趣当成职业的时候,千万要倍加小心。因为一个人一旦把兴趣当成职业,就很容易因盲目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慢慢丧失做这件事情本身所能体会到的乐趣。
04.
人们经常会有类似的疑问,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好像自己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曾经对某一样或某几样事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人由于过于看重外部的奖励,最终却把自己的兴趣弄丢了。
比如,有的人曾经对弹钢琴很感兴趣,但是自从决心参考钢琴考级之后,考级成功的奖励淡化了他对弹钢琴本身的兴趣。他夜以继日地刻苦练琴,只是为了能够早日考级成功,随之而来的便是考级的压力和急于达成目标的急切心情。从此以后,这个人便丢失了弹钢琴的兴趣,很难再一个人坐在钢琴面前尽情享受弹钢琴的乐趣了。
再比如,有的人对学习英语很感兴趣,但是自从决心拿到某个难度超高的英语口译证书之后,便只专注于对考证有用的英语学习资料,一遍又一遍地去做各种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结果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就这样一点点被消耗没了。他们每次学习英语感受到的都是考试的压力,而不是学习英语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想找回自己的兴趣,必须先摆脱自己的功利心,防止因过度追求外在的奖励而丢掉了自己的内在兴趣。
有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