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可做了失败,也别不做后悔
书名:能成事的人,都能扛事儿作者名:小川叔本章字数:3086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33
人活这一辈子,没想法和想法太多,都是特悲哀的事儿。就好像临近毕业,你无路可走,或者路太多不知道选哪条,都是悲哀的事。
大学期间,我的心态一直都很好,一切顺其自然,可越临近毕业我就越慌,也不知道哪儿来的那么多焦虑。有时候我晚上做梦,梦到自己30多岁的样子,特平庸,然后把自己吓醒了。
那会儿我可能过于矫情,套用小沈阳的一句话,总觉得这日子就是“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毕业后在三线城市混几年,到了30岁,人生基本就定型了,然后感叹“哎呀妈呀,人生就这样玩完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喜欢畅想未来,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意识里特别短,比如我们很喜欢用“不过就是三五年”这一类说法,觉得“三五年”就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可毕业后切身体会的时候,你才发现,别说三五年,哪怕是一年,你都会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因此,现在我特别理解一些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他们觉得焦虑、孤独、迷茫,甚至无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来信都能深深地理解,却对此做不了什么。因为我觉得,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就好像种子萌芽一样,如果不在土层下经历一段黑暗时光,就不可能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毕业就是一场煎熬,你不论能否挺得住,都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而你走向社会时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选择”。
我常常说,一次选择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一辈子,就好像一次婚姻无法决定你的幸福一样。虽然道理人人都懂,但当你真的去面对的时候,还是会内心烦乱,不敢轻易决定。
不论接受家里人给安排的工作,还是去报考公务员或考研,不论从事本专业,还是决定转行,不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还是选择回家,这都是选择。甚至30多岁后,你依旧要面临选择,你是选择在这家公司继续工作,还是选择跳槽,去另外一家公司。
我是一个选择障碍患者,非常讨厌给我自主权让我去决定,因为做了选择就意味着可能会失去,有失去就意味着可能会后悔。
每次我收到一些人的来信,让我帮他去选择考研还是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回:“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来选。”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堂选择课,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开始。不管你过去有想法也好,没想法也罢,此刻你都得做出选择。生活在逼迫你,要你学会自己做决定。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你不应该放弃。
我大三那一年,尤其是后半年,几乎都在焦虑中度过,关于选择和未来这件事,我一直到大四上半年才想明白,也调整好了心态。不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吗?我知道我不是不敢选,我是怕。怕什么?怕后悔。既然人生没有什么后悔药,那么怕也没用。
我要做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毕业后就转行。我知道这个话题有点儿可笑。
川叔学的是艺术设计。没错,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但当时我之所以选择学美术,是因为我喜欢画漫画。我其实对设计不感兴趣,大学4年专业课学得马马虎虎,关键是我的作品并没有为我带来很高的成就感。
那么问题来了。你学了4年专业,毕业时说:“对不起,我选错了,我现在可以换别的爱好吗?”估计我爸妈听到我这么说,第一时间会用笤帚疙瘩把我敲死,因为他们一定觉得这孩子脑子进水了。
随着我的长大,父母老了,我和他们的人生距离越拉越远。他们的人生经验再也无法指导我了。
以前我总觉得,他们是在用他们的人生经验来要求我。当我逃出他们的掌控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自由,随之而来的则是害怕。我第一次觉得,没有商量的人是一件很让人难受的事。
我不知道每一个看似靠谱的大叔背后是不是都有一段曾经不靠谱的人生,至少我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不靠谱的。
我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大学毕业后,我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找一份和漫画有关的工作,还是选择本专业,不辜负这4年?
最后我决定,先从本专业做起,不论成与不成,都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有些事,只有去做了,才知道结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福建的一所学校做专业课老师。
可能我当年脑子比较笨,没有那么多想法,也没有面试经验,在网上发了简历,发了毕业作品,对方说“不错”,我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了。从东北到福建,我坐了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车。当时我居然都没考虑过面试不通过这回事。你相信吗?
可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懵懵懂懂地过了初试、复试,试讲都通过了,可等到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那份“卖身契”有多苛刻。我那时候年轻,脾气特别暴,受不了一点儿委屈,觉得这就是霸王条款,完全没考虑很多时候都是卖方市场,刚毕业的孩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我没有签约,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找下一份工作。之后,我辗转了3座城市,开始追着人才招聘会的尾巴跑,身上带的钱越来越少,住的旅馆越来越差,被打击得信心越来越缺乏。我第一次尝到受挫的滋味。
在我快要放弃希望,准备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回北方的时候,转机来了。我陪室友去面试,意外得到了一个推荐的机会。虽然这是一家服装公司,但我做的并不是设计类工作。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多数和自己想象的有偏差。如果你做的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的忍耐度会非常有限。枯燥的日子,独特的南方假期制度——一个月休息两天,让我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坚持,而且还是为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我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坐不住了。于是我开始偷偷地投简历,寻找下一个合适的机会。我期望自己可以做设计类的工作,这样即使最终发现我不适合设计类的工作,也对得起自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时一家服装公司给我打来了电话。去南方前,我参加了这家公司的招聘会。当时总经理对我印象很好,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考虑招聘男设计师。后来随着业务的扩张,老板决定增加一名男设计师,总经理第一时间想到了我。
那通电话为我开了一个光明的窗口,照亮了我难挨的人生。我急急忙忙地辞职回了北方。在回来的路上,我暗暗发誓:经历过这几个月面试、上班、折腾的日子,我明确了只做设计的想法,回去后无论面临的问题有多大,都要忍住,坚持住。我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至少我要学到点儿什么再走,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在以后的7年里,每次我换工作前都要对自己说这句话:“学到点儿什么再走。”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在那个家族企业里,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纷乱的办公室斗争、种种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巨大的挫败感,都一一忍了下来。
我忍到了学会在设计和市场中间折中,忍到了自己可以独立带一条流水线,忍到了自己设计的作品拍成了产品图册,然后才毫不后悔地对自己说:你看,你想做的都做到了,现在你是要坚持,还是选择别的?
那一年春节过后,我选择去北京,从我最喜欢的漫画起步,正式开始了北漂生活。
人生那么长,每个人都有很多想干的事,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敢去想,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有了机会,我们又害怕放弃。
年轻的时候,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那时候的我对什么都感兴趣,很多工作都想尝试。
此后的7年,我换了6份工作,跨了3个行业。对待每一份工作,我都带着浓厚的好奇心;面对每一个新领域,我都对自己说“学到点儿什么再走”。
30岁前努力犯错,拼命尝试;30岁后开始靠岸,学着靠谱。有些事年轻的时候不做,就真的没有机会再去做了。
我从来不怕失败或跌倒,只怕把一些期望一直埋在心里,最后变成内心时常叨唠的痛。
宁可做了失败,也别不做后悔。年轻的时候,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因此,我每次跨入一个新领域,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我是一个忍耐力和适应力超强的人,我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学到东西,有收获。这种简单粗暴的人生信条在那个阶段成了我的生存法则。或许我的人生经验并不适合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性,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指纹一样。当你面对未来无从选择的时候,别害怕失败,别让自己后悔,或许这样可以让你勇敢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