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五十三、《琴歌》的意涵与流传(1)

五十三、《琴歌》的意涵与流传(1)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2090更新时间:2024-05-25 17:43:05

在有关司马相如人生的传说中,与《白头吟》和“数字诗”相联系的还有《琴歌》两首,被多数学者指认为相如所作,被收入后人编的《司马文园集》中。唐人李贺《咏怀》诗云:“弹琴看文君,春风绿鬓影。”《琴歌》的“凤凰”故事,正是当年相如“琴挑”文君时那“绿鬓影”的延伸。想当年相如在人生坎壈的低谷时,应县令王吉之邀游临邛,巧遇佳人,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技艺以声传情,俘获其芳心,于是有了以此为核心辐射出的周边本事如“琴心”“琴挑”“绿绮”和“夜奔”等,流传千古,不绝如缕。由于“琴挑”呈现出“琴声”的感染力,于是在琴声消失的历史空间,却留下了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的《琴歌》,以语象存声响,在相如人生的故事中,应该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琴歌》中“凤兮凤兮”“凰兮凰兮”与“求其凰”的歌辞,又成为人们赞颂相如情事的凤凰传奇。

史书中记载相如事迹的笔墨较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琴挑”文君事也仅寥寥数句,语焉不详。从中紬绎,仅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所奏琴曲为何?也只有“为鼓一再行”。《史记索隐》说:“此言‘鼓一再行’,谓一两曲。”这一两曲究竟弹的是什么琴曲呢?后人演绎成为流传极广的“凤求凰”,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琴台》诗:“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这已经“寥寥不复闻”的“凤求凰”是何来历?落实到具体的歌辞又出自何处?考论其实,并不见存史传正统,而首见于南朝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九中署名“司马相如”的《琴歌》二首。歌前有序,系转述自《史记》的内容,即“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以挑之”。此序虽无新的文献内容,但其将“琴挑”之“曲”落实到“凤求凰”的《琴歌》,却为这一故事的流传提供了文本依据。

我们先欣赏一下《琴歌》的内容。第一曲的歌辞是: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歌曲旧本原无最后一句“胡颉颃兮共翱翔”,吴兆宜认为此乃后世的版本加入。这首歌辞以“凤兮”起头,凤一般指雄鸟,以之比拟相如,与后一首的第一句“凰兮”之凰为雌鸟相对应。诗中拟鸳鸯的“交颈”,表示亲昵相爱的状态。《后汉书·张衡传》引文“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就是比喻夫妇的相欢。“颉颃”指鸟飞上下的样子,此化用情诗《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传释“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比喻男女间的爱情求欢。由此再看第二首歌辞的描写: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予悲。

如果说前一首诗中的“颉颃”“交颈”喻男女欢情,尚属比较含蓄的描写,那么到了这第二首中的“孳尾”的比喻,就显得太直露而难免引起非议。“孳尾”,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释:“乳化为孳,交接曰尾。”在诗中直接用鸟兽的交媾比喻相如与文君的“琴挑”,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不过纵观楚、汉诗赋传统,如此直白地言说男女欢爱者确实也不在少数。如宋玉《高唐赋》之“愿荐枕席”的大胆书写,就直接开启后来《西厢记》崔莺莺在红娘帮助下“自荐”张生的情节;《神女赋》的“精交接以来往”,也是人神交欢的刻露道白。到了张衡的《同声歌》,其中写的“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所言“列图”,即后世所言“春宫图”,其中的“衣解”“金粉御”,以及“仪态”,也是十分大胆而直白的。

这两首以“凤求凰”为主要内容的《琴歌》,被徐陵系于相如名下,并编入以描写闺情为主的选集《玉台新咏》,后世文人征为信史,相沿不改,并创作了大量以“凤求凰”本事为典故的诗、文、词、曲以及小说、戏剧,乃至当代影视作品,敷演出含有弹奏“凤求凰”情节的传奇。相比之下,质疑《琴歌》的原创者的论述则寥寥无几,比如清代的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司马相如封禅颂》时说:“长卿以琴挑文君为《凤求凰》曲,盖《凤求凰》古有其曲,今奏此,藉文君知琴,定晓其意为,犹为《周南》《召南》之为作也、奏也。岂旋赋此曲且琴言,庸讵能字字清楚可识乎?乐府称荆轲把秦王袖,愿听琴声而死,此亦妄。若果把其袖久之,无秦王矣。”寻找乐府歌辞中不合理的情节,以否认其可靠性,这一判断也属于推论,缺少文献的依据,不足征信。但同样的是,说《琴歌》“凤求凰”为相如所作,也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据,这不仅不见于自叙传,也不见于收录相如文学作品原文的《史记》《汉书》诸正史,考察汉代文献同样没有相关的记载,以“琴挑”为本辞的《琴歌》却在朝代更迭约七个世纪后的南朝梁、陈之际横空出世,对其真实性的怀疑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个故事的流传并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存在,哪怕是后人对其作品的“误读”,都是具有当世文化与存在价值的。所以无论《琴歌》的作者是谁,这两首诗的歌辞栝了相如与文君的情事,将其视为相如人生行迹的一个侧影,既可以理解,也是值得关注的。从文献的意义上,这两首歌辞是“凤求凰”本事的原始文本,也是诗歌史上的闻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