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民间传说中的“数字诗”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977更新时间:2024-05-25 17:43:02
在文君和相如的故里四川,民间传说故事很多,内容也极丰富。比如《琴丝生与〈凤求凰〉》的故事,讲述了相如弹琴感动文君之时,也感动了琴台边的竹子,周边的竹子把琴弦深深地刻在身上,天长日久,永不磨灭,至今琴台边的竹子上还有一道道的墨绿的细线,俗称此竹曰墨竹。又如《太上老君与文君井》,说的是太上老君帮助文君夫妇酿出甘甜醇香之好酒的故事。
与相如移情别恋相联系的民间故事,较出名的是《文君巧作数字诗》。这故事的意图类似文君撰写《白头吟》,只是将时间节点向前推移了不少。说的是当年相如辞别文君赴长安任职,一去五年,杳无音讯,文君望眼欲穿,盼到的只是丈夫的一封“数字信”,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读后,见十三个数字止于“万”,而没有“亿”,知道丈夫在灯红酒绿的京城早花了心,对自己“无意”,悲愤难平,就回了一首“数字诗”给相如。其“数字诗”这样写道: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写好后意犹未尽,又忿忿然将这十三个数字倒过来写一遍,所谓: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青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就是这首民间的俚俗之诗,被赋予了“怨郎诗”的题名。从诗体上来看,西汉初年的诗歌主要是“骚体诗”,这样浅显俚俗的作品不可能出自卓文君之手,但作为后世人的编造,同样也给相如与文君故事增添了些许浪漫的情采。
这段传说可以看作是《白头吟》的同题异作。我们比较一下这首《怨郎诗》和那首《白头吟》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怨郎诗》怨情绵长,《白头吟》杀伐果断,一能引人遐思,一能断人心肠。但是,这两首诗或两则故事,却共同塑造了一个美丽贤淑、知书达理,而又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不仅是个勇敢到能夜奔的女子,而且是位能够捍卫自己感情和权利的“制夫”高手;特别是她欲擒故纵的手段和达到的艺术效果,又与相如作为“为文”高手的形象匹配,而且相得益彰。
在茂陵这个“神圣”的小镇,相如老了,病了,他还能留给他的“老友”汉武帝什么珍贵的“礼品”呢?史书记录的只有他的临终遗篇——《封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