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四十、“形容甚臞”与怀才不遇(1)

四十、“形容甚臞”与怀才不遇(1)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1727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53

“一病文园渴思深,只应惆怅为鸣琴。老来减尽凌云气,却赋长门易酒金。”这首诗中谈到了相如的爱情、病患与赋作,尤其是“凌云气”,反映了后世强烈的回响。人们常说“赋要凌云,文如翻水”,“凌云笔”成为文人创作的圭臬,不仅相如的赋被置于座右,其本事也成为典故多用之于诗文。例如“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闭门教草三千牍,传来旧物凌云笔”、“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未敢窃嘉名,愧彼凌云笔”等,多指向诗文创作。当然,在后世的接受来看,“凌云笔”又取向多元,有的释义是文学禀赋,有的拟状作创作想象,有的指翰墨丹青,或是神来之笔,甚至也包括政治才情、君臣际会等等。但追溯其发端,则集中在赋才,如江淹《别赋》说“赋有凌云之称”,王勃《滕王阁序》说“抚凌云而自惜”,王旭《雨夜同赵君宝赋》说“相如空有凌云笔,谁解黄金买赋看”,皆指向相如赋。这作为后世提升赋体的典范思考,可谓不谬,但如果落实于相如的人生经历和写赋本事,这些说法又是离题千里。因为“凌云”的不是相如,是武帝,或许谓武帝读相如赋受其鼓舞或感染而有“凌云”意,接受者与创作者意旨的距离甚或差错,是不可忽略的现象。这里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点是相如“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这最初的创意应在“见上好仙道”之前,是什么呢?第二点是相如赋中描写的主旨是“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如此憔悴,这里喻示什么?所以关于这篇赋反映相如人生观及应世态度的另一指向就出现了,揭示的是《大人赋》乃自喻“怀才不遇”的旨意。

相如上《大人赋》的时候,在他出使西南回京“失官”、闲居、复召为郎,又拜“文园令”这一人生起伏不定的阶段,如果向前推测他作此赋初稿时,应该恰是“失官”后的这一时段。回想自己三度为郎,两次使蜀,再回首当年“过桥题柱”时的志向,即使复召为郎官,也只不过是初入仕“以赀为郎”的待遇。相如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那“倡优蓄之”的文臣生涯的厌倦,是不可避免的情绪。这样,王勃“抚凌云而自惜”的艳羡与失落,或许是对相如的反讽,因为在这篇“凌云”赋中,潜藏着“士不遇”的幽怨和“不遇士”的超脱。

《大人赋》全篇节奏,由极尽奢华的车骑装备,放眼到随行仙家的豪华阵容,移步换景,翻山越岭间遍历名山大川与仙姝灵物,迨及驱车回程,餐饮芳华,随遇万象,遗世而独立。相如笔下的仙人出行被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他以离奇而美丽的语象驱引读者进入一队奢华的游车,而使用的典故又招邀来各路神明,随着作者的笔触浮游天地,最终幻化融于其间,无依无待。刘泽的《司马相如本事研究》很形象地认为,汉武帝是“飘飘有凌云之气”的直接感受者,但是这股“气”的根源在相如的胸中,不然读者“似游天地之间意”又怎会凭空而来?考论“文气”与“赋气”,可见古人论文章之“气”者甚多。例如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首重文气。韩愈《答李翊书》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倡气盛言宜。李德裕《文章论》说“然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辞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又说“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忘返。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之者悦闻。如川流迅激,必有洄洑逶迤,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谓是矣”,既重气贯以成文,又强调鼓气与壮势的关系及自然与天籁的境界。相如《大人赋》在“鼓气以势壮”后,还做到了适可而止,“寂无人声”地“息气”,确实有过人之处。可以说,是赋中气势鼓起了武帝的“凌云”感觉,但相如赋中承“势”之“气”究竟是游仙之“气”,还是盘梗心间的不平之“气”?万光治《司马相如〈大人赋〉献疑》对照《庄子》与相如赋的描绘,比照前者的“真人”与后者的“大人”,提出了一番非常有趣的思考。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庄文与相如赋文。《庄子·大宗师》描绘“真人”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