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受“金”免职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1273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44
相如两次出使巴蜀,不辱使命,回朝后是不是受到褒奖而升官发财呢?结果不是,没有升官,反而被免除了职务,连区区郎官的职务也弄丢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提了一句:“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原因是相如出使西南期间的受“金”事件,也就是今天说的接受贿赂,属经济问题,是官员的贪腐行为。
这件事是否可靠?史书仅记了这么一句话,但“失官”即被免了官职,则是史实。对相如受“金”之事,后代也有不少人为其鸣不平而伸冤的。比如明朝人孙梅锡写的剧本《琴心记》中,为这件事作者特别设计了这样几幕戏:唐蒙设陷、文君信诳、相如受绁、青囊阻嫁、狱中哀泣、廷尉伸冤。故事情节是:因相如代武帝责备唐蒙,唐蒙报复相如,以受贿罪诬陷他,结果相如遭受了牢狱之灾,而且唐蒙还使人传假消息说相如受了腐刑,卓王孙得知此消息,欲将文君改嫁,后亏得身边侍女青囊深明大义,阻嫁成功,文君逃入山中的尼庵躲避。三年后,当年的临邛县令王吉升任御史,洗雪了相如的冤屈。结果唐蒙被斩首,相如复得高官,与文君夫妻团圆,和好如初。
这虽然是戏剧情节,不能当真,不过也代表了一些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司马相如两度出使,在西南蛮荒之地为武帝打拼,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结果什么好处也没落到,到头来因一封检举信就把职给免了,确实有些冤枉。不过从多桩史实加以推测,相如受“金”事件应该是有可能的。首先,相如是皇帝身边的亲信,而且立了大功,如果仅因一封检举信而不作任何调查,就给这样的免职处理,是说不过去的。第二,相如第二次出使时在巴蜀的派头,已有轻傲之举,以及富人纷纷送牛酒交欢,又有了受贿的征兆。第三,相如不仅安抚西南,而且修路造桥,据《史记·平准书》记述:“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这段文字虽然忽略了相如初次出使西南正是为纠正唐蒙作为的事实,但唐蒙与相如相继在西南凿山通道,其行为与思想都完全一致。因修路必然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资金,相如欲从中受贿,捞些好处,这也是极有可能的。第四,相如有贪财的本性,这在他与卓氏联姻的过程中可作推测,如由“家徒四壁”到“买田宅,为富人”,再到卓王孙“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从来没有受之有愧或有些许婉拒之意,其好货聚财,似乎也能由此看出点端倪。
当然,相如在西南的工作没能善始善终,看来有他的人生缺憾。但从相如“失官”来看,汉代法律还是比较严明的,就是说不管你立了多大功劳,只要触犯刑律,照样处理。只是相如有些“政略”,又很有“文才”,况且他毕竟不是什么朝廷的重臣要员,只是一个皇室侍从罢了,武帝顾念旧情,所以一年多以后又把他召回宫廷,恢复了郎官职务。
回顾这段历史,相如两次出使西南,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扬眉吐气,风光一时,本来期望有更辉煌的前程,结果因为受“金”事件,人生又一下跌到了低谷。好在皇帝还爱着他的文才,闲居一段时间,相如又被起用,虽然是郎官旧职,但毕竟身在朝廷,侍奉皇帝左右,在旁人眼中,身份还是很显赫的。只是这时的相如已人到中年,如何度过这段人生的低谷,前面还有什么辉煌事情等待他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