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游猎赋的写作与意义(2)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2115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37
且看一段典型的冬季行狩“围猎”的精彩描写。赋中先写“校猎”时的仪仗与行阵: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獠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
试看,这肃杀的冬季,天子行校猎之礼,击鼓助威,以江河为栅栏,以大山为望楼,车骑声与士卒的呐喊声,震天动地,猎手们争先恐后,似密云广布,又似时雨淋漓,士卒网猎的全过程被详细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按着写校猎时的气势与被猎者狂奔并被格杀的情状,其以三言句为主,也是相如赋书写激烈场景的手法,以营造与再现其肃杀之气:
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绔白虎,被豳文,跨野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推飞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其校猎的威势、过程与结果,尽呈于具体的格兽场景与描写中。写至此,作者意犹未尽,继续对校猎的具体场景加以展示:
流离轻禽,蹴履狡兽。轊白鹿,捷狡兔,轶赤电,遗光耀。追怪物,出宇宙。弯繁弱,满白羽,射游枭,栎蜚虡。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与神俱。辚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拂翳鸟,捎凤皇,捷鸳雏,掩焦明。道尽涂殚,回车而还。
其中写的奇珍异兽,或许有夸张或想象的成分,但赋家以语象呈现当时天子校猎的图像,是十分活泼且令人震撼的。换言之,作者用赋笔再现天子出游的仪仗、威势及狩猎过程,实乃“武帝”形象的展示。如果说赋中的“生貔豹,搏豺狼”等写的是天子校猎的具体行为,则诸如“河江为阹,泰山为橹”“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等描绘,显然属于夸张造势,其纵横捭阖、雄壮奇崛的描绘,是典型的以“文”采饰“武”功的彰显。
相如为何选择写“天子校猎”邀宠于汉武帝,这固与汉时游猎的真实情形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有关赋写“畋猎”的意义。如前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活动与军事活动,都和畋猎有关。畋猎是古代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初目的是向大自然索取动物类生活资料。随着社会生活物质资源的丰富,这项活动的功能也随之丰富。孔子说:“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可见此项活动已纳入礼制的范畴,习称“军礼”,也就是军礼中的“大田之礼”。利用农闲出猎,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而游牧民族的狩猎,在获得食物的同时,又有着一定的娱乐性。所以天子畋猎也就兼有实用性、军事性与娱乐性,这在汉代已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由于畋猎属于礼的范畴,古代又有“三驱之制”,也为汉赋描写游猎、美食题材提供了素材范围。所谓“三驱”,颜师古《汉书注》说“三驱之礼,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这畋猎的三种功能,分别指祭祀、待宾客与日常食用,都是属于实用的范畴。如果在这范畴内则合礼制,超越了就是逾礼,所以后来扬雄《羽猎赋》就批评“武帝广开上林”,其行为“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相如赋对天子校猎的描写,既蕴含了对武帝好大喜功的讽喻之义,同时又展示了擅武功而骋气势的场面,倒是具有真实性的。
正因如此,相如赋写畋猎不仅成为后世赋家模仿的“母题”,而且也成为画师构写宏大气象的题材。其代表作品有西晋卫协绘制的《上林苑图》、南宋赵伯驹绘制的《上林图》、明人仇英绘制的《上林图》,有的作品附在文徵明楷书《上林赋》后。清人胡敬《西清札记》称述仇英“《上林图》卷”有这样一段描写:
绢本,青绿画,洪波巨浸,层峦叠嶂,瑶林琪树,杰阁飞楼,其间士卒车旗,分写校猎上林始终次第。首写岩松屋中,坐子虚、乌有、无是公三人,为斯赋缘起。次写紫渊丹水,跳沫腾波,鳞族则蛟龙赤螭,羽族则 鹅属玉之伦,游翔乎上下。次写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紫茎翠叶,缘陂丛生。次写蜺旌云旗,天子校猎,奉辔参乘,千官景从。次写七校纷陈,易舆而骑,骑射之士,撞钟伐鼓,角走射飞。次写张乐层台,青琴宓妃之徒,靓妆便嬛,更侍迭奏。次写解酒罢猎,返斾平皋,农郊耕牧,方兴原隰,龙鳞方田,如罫白云,回合红,碧榭缥缈,在溪山烟霭之间。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上林图》完全是根据《子虚赋》《上林赋》的人物、情节构篇成画,以七大景象和故事形成七幅组画,合成长卷,成为继相如赋描写上林的“语象”后又一图写“圣域”的壮丽“图像”。这种历史的艺术回望,也追证了相如赋的宏衍博丽。仇英书画《上林赋》,域中文士作序题跋歌咏者极多,应与此画追绘大汉畋猎盛况相关,也与相如赋的名望特殊相关。而域外人士关注,也有值得一堤的。例如在朝鲜文人李敏求的《东州先生文集》卷二中有仇英书绘《上林赋》的《后序》一篇,其中有内容批评“儒生守成之论”对武帝纵猎的批评,认为:“殊不知匈奴函凶悍之性,狃荐胜之强。不一大治以折其气,则桀心益肆。不一大劳以规永佚,则中国不尊。故深惟长虑,睹利害之源。宁招谤议于一时,而莫之顾恤……故帝之武功垂业于方来者如此。”由《上林图》回归《上林赋》,由《上林赋》回归到武帝行猎尚武的形象,以再现其“霆击匈奴”的雄强而壮丽的时代画卷,其赞颂之词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