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仙桥题辞(1)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2026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19
司马相如出生在蓬安,后随家迁居成都,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他虽然身在蜀地,却胸怀大志,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他在大约快到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离开生养他的蜀郡,骑着一匹普通的马儿离开了成都,向京城长安迤逦而去,开启了他闯荡江湖、进入仕途的历程。《史记》本传记载他“以赀为郎”,指的就是这次离开蜀中抵达汉廷的第一份职业。
大约是公元前152年,也就是汉景帝前元五年,司马相如踌躇满志,骑着一匹马顺着弯弯的蜀道,从四川向当时的首都长安进发。路过升仙桥时,他在送客观的门柱上写下了“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誓言。这是他的一腔热血和满怀抱负的初始爆发,被后世传为励志的佳话。据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赤车驷马”,《水经注》引作“高车驷马”,遂为流行语。所谓“驷马”,指古代一辆车所套的四匹马,多以显贵所乘驾四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而据《汉官仪》记载,汉时地方长官太守是配四马,出行巡游乡里则加一马,汉乐府歌诗《艳歌罗敷行》中所说的“五马立踌蹰”,是有所专指的。相如所说“赤车驷马”,也就是后人习惯称的“高车驷马”。但他所说“不乘”与“不过”,更加重了这次出蜀要干一番事业的决绝之心,这一举动说明相如居家时就是位颇有志向的青年,同时又因这样一句话,成为后世之人仿效其志表达要出人头地思想的典范。
相如出蜀入秦,究竟是早年“以赀为郎”到长安朝廷为官,还是从梁国回家乡后,也就是琴挑文君之后因杨得意推荐再入朝为官时,有不同的说法。按照相如人生情节,我认为宜为前者,就是初出蜀时的作为,而后代小说、戏剧为丰富情节,多置放在“琴挑”之后,这才有了男女主角参与的戏剧性。由于相如出蜀入秦抵达长安的这一作为,“升仙桥”这一地名变得具有了某种象征性的意义,过“升仙桥”,也被说成一个人发迹的开端或瑞兆。而相如过升仙桥与作“凌云赋”,更是后人自我感慨的“遇”与“不遇”的两个视点,折射出相如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苏轼《复改科赋》中说“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中说“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都取意于此。明代佚名作者的《司马相如题桥记》与韩上桂的《凌云记》,又正是由“得意”与“失意”两个视点演绎出的戏剧作品。而历代诗人的歌咏尤多,如唐人岑参创作的《升仙桥》诗云: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诗中既写到相如壮志得酬的欣慰,也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惆怅与迷惘。由于司马相如其人的文才影响,以及这一典故中所寓含的锐意进取、荣归故里的意思,“相如题桥”的典故广为后代文士所用。如李白《白头吟》似乎吟咏的是另一件事,但同样联想了相如的题桥,即“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光辉”,其他诗作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也说“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同样借此表达志气,谓“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又如《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谓“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杜牧《寄湘中友人》自抒情怀与感慨,也是用此故事:“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这一典故同样也进入了辞赋文本之中,最早的作品是唐代李远的《题桥赋》。该赋以铺写的手法转述和赞美相如的题桥故事。作者在赋中首先描写和演绎了《华阳国志》的记载,他写道:
昔蜀郡之司马相如,指长安兮将离所居,意气而登桥有感,沉吟而命笔爰书。傥并迁莺,将欲夸其名姓;非乘驷马,誓不还于里闾。
继写相如以文采成就的才名“染翰而含情自负,挥毫而纵意成文”,再写其献赋邀得圣宠的幸运以及富贵返乡的荣耀:
人才既许其独出,富贵应知其自有。潜生肸蠁之心,暗契纵横之手。于是名垂要路,价重仙桥。离离迥出,一一高标。参差鸟迹之文,旁临彩槛;踊跃鹏抟之势,下视丹霄。既而玉垒经过,金门宠异。方陪侍从之列,忽奉西南之使。乘轺电逝于遐方,建节风生于旧地。结构如故,高低可记。追寻往迹,先知今日之荣;拂拭轻尘,宛是昔时之字。想夫危梁藓剥,渍墨虫穿。长含气象,久滞风烟。几遭凡目之见嗤,徒云率尔;终俟瑰姿之后至,觉始昭然。
从“人才”出发,由“富贵”告成,融织了相如人生中诸多高光时刻,以显示“题桥”中所寓含“立志”的重要性。在赋的结尾处,作者又写道“题记数行,寂寥千载。何搦管而无感,如合符而中在。警后进而慕前贤,亦丁宁而有待”,既喻示“后进”追慕“前贤”,又有以相如之际遇的自期之意。
继李远之后,同类赋作甚多,如清末庐江太守编《赋海大观》,该书的卷三下就收录有清人陈士林、蔡殿齐、史宝徵、蒋炯《题桥赋》四篇同题作品。赋中取意大同小异:
鸾骞立志,还须抒写。……抚我辈之胸怀,谓文章何难华国;抒生平之志愿,非富贵不归故乡。
遇知音于画阁,调寄求凰;献佳赋于长门,才惊倚马。
上林献赋,天使临边,星来益部,风动里阡。桥柱之横斜犹是,题字之高低宛然。
献赋金门,终遂弃之志;挥毫玉,先传题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