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三、早年为学经历

三、早年为学经历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2177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19

司马相如少年时代以好读书闻名,应该是个大才子,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到四川时,曾经在梓潼境内的一座山上看到一个石窟,随行的人告诉他这是当年相如的“读书之窟”,于是唐明皇就对当地官员说,这座山就改名“长卿山”吧。这是长卿山,或者称“相如山”的来历。说司马相如是个读书人,大体不谬,他后来因为写辞赋而闻名于世,与此文化素养有关。司马相如好读书,却不是躲在洞中的书呆子,你看他少年时代就特别钦慕蔺相如,又好击剑,颇有些侠客的味道。在司马相如那个时代,崇尚游侠是一种社会风气,这只要读一读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也能看出大致的情况。相如也很崇拜侠客,甚至刺客,据说他曾写过一篇《荆轲赞》,比司马迁《史记》歌颂荆轲要早几十年。如果把相如早年好击剑和他后来到临邛琴挑卓文君的事结合起来看,他真是“剑胆琴心”,文武双全。

由于史传中对其早年的学养惟有“好读书”一句,所以他的学习与师承的史料均付之阙如。但依据相关文献可知,相如早年为学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供后人寻绎,当然也引起历史上的诸多争议。有关相如年轻时在蜀地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有两则文献常被人提起,一则是《汉书·地理志》的有关蜀地文化昌盛的原因记载:

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由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

其中所说的“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以及“相如为之师”,都指的是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之后的表现及对蜀地文化带来的影响,至于相如本身的早年学养从何而来,却没有明确的显示。于是在《史记》本传“相如既学”语后,司马贞索隐加案语:说“秦密云:‘文翁遣相如受七经。’”这又引出有关相如早年受学的第二则文献,就是《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载的秦宓与当时蜀郡太守王商的书信。秦宓是三国时的蜀汉大臣,以善舌辩著称。在这他劝王商应为蜀中名士如司马相如等建立祠堂,以追慕先贤,表彰纪念。他写了一句被司马贞引述以解释“相如既学”的话:

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

这是相如曾受文翁派遣修习经学的记载。有关当时蜀地郡守文翁办学兴“蜀”的故事,主要见载于班固《汉书·文翁传》: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这段话有三个视点:其一,是文翁化蜀前“蜀地辟陋有蛮夷风”,蜀地乃比较原始而未开化的地方;其二,文翁派遣小吏张叔等去往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以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准;其三,“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语,不同于秦宓所说的“蜀学比于齐、鲁”,后者缺失了“学于京师”的话语,意思也就变了。而这三点都没有涉及司马相如。于是,清人齐召南对《汉书·文翁传》“蜀地”句作一考证,认为这与《汉书·地理志》“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是相合的。于是将《汉书》的《文翁传》《地理志》与秦宓说的“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的说辞链接起来,形成了某种误读。而对《地理志》的“相如为之师”的“师”字,近人李详《媿生丛录》卷一也有辨析:“《地理志》言王、扬文章师法相如而已,非亲为之师也。秦宓误读班志,以相如为教授之师。”“师”,并非教授,仅“师承”的传统而已。当然,还有一些解读,如王文才《两汉蜀学考》说秦宓的话有“省并”,还原其意思应该是“文翁遣张叔等东受七经,相如亦还教吏民”,前一句有依据,后一句仍为猜测之语。对相如早年的受学经历,也没有什么史料的补益之处。

其实,对“相如既学”的推测,关键在对文翁化蜀前当地文化程度的认知。文翁化蜀之前其地是否“辟陋有蛮夷风”,也存在理解的问题,因为文翁化蜀重要的举措是遣人“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也就是适应“京师”的教化,而不是文化或文明的全部。尽管从相如后来所写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经学素养,也不排除他早年在蜀地就已学习当朝显学之经学的可能性,但其素学的广泛和精深,更是不能忽略的。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中曾引曹植的话说“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刘师培《论文杂记》也说“西汉文人,若扬、马之流,咸能洞明字学,故选词遣字,亦能古训是式,非浅学所能窥”;陈世松在《四川通史》中也说“相如辞赋小学功夫底子极厚,一些名篇中很少使用重复字,喜好以同句型文辞连用排比,多用复音字”,与“武帝时,司马相如作有《凡将篇》,字无重复”有关,且《凡将篇》“至唐代仍存”。这其中是否有渊深的蜀学传统,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各类器物和工艺,蜀地早期文明的惊人成就,也是熏陶或孕育相如早年学养的一些旁证。

回到《史记》相如本传,前几句就包括了“好读书”“学击剑”“既学”三方面。“好读书”是文化素养,应该是与史书记载缺失的良好家教有关。“学击剑”如前所述,与赵国一支司马氏擅长技艺相关。“既学”应该是进入正规的学习渠道学成,由于文献没有什么记载,具体情况难以知晓,但从其文化水平看,所学应该是非常丰富也有专精的。而且相如还精通琴技,可见他早年应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才能成为这样一位有极好素养的全才。当然,相如早年的学业如何,还与他童年时代良好的家境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