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如的家世籍贯(1)
书名:司马相如传作者名:许结本章字数:1886更新时间:2024-05-25 17:42:16
司马相如约生于公元前179年,即汉文帝前元一年,逝年不确定,或谓逝于公元前118年,即汉武帝元狩五年,享年60岁左右。也有认为逝于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关于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篇传记据唐人刘知幾《史通》所说,又是根据司马相如的“自叙”编写的,《汉书》本传承袭《史记》,内容基本相同。在相如的自叙中,没有说明其姓氏来历与籍贯所在,所以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问。司马迁的记述,只说相如是“蜀郡成都人”,这究竟是他的出生地,还是少年时期的生活地,也语焉未详。所以相如的家世籍贯以及早年学养,自然成为后世研究者所关注并加以考述的问题。
司马相如童年、少年时代应该都是在蜀中度过的,而且还应是生长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据刘知幾《史通》所说,《史记》中的“相如传”与《汉书》中的“扬雄传”都是引用传主的自叙,而扬雄明言“祖先所出”,相如却“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蔑尔无闻”,自然就缺失了这段历史,所以相如的“祖先”及其“司马氏”迁蜀的源头,也湮灭无闻,对此,历代研究家只能付之阙如,或者依据史迹和其他记载加以推测了。
相如复姓“司马”,源自上古的姓氏。在中国的古代,汉以前平民是没有姓的,汉以前的三代,特别是周朝,姓氏是有封土的贵族才有的,“司马”就是一个复姓贵族。据说在周宣王的时候,有一位叫程伯休甫的人担任司马的官职,后来因故失去了官守,就被称为“司马氏”,也就是说司马氏是“以官为氏”的。古代姓氏源于宗法制度,特别是周朝分封制度的扩大,姓氏的来源也就非常广泛,比如“以官为氏”除了司马,还有司徒、司空等,此外还有“以名号为氏”的,如唐、夏等,有“以国名为氏”的,如曹、鲁、宋等,有“以爵位为氏”的,如王、公等,有“以居所为氏”的,如郭、池等;有“以事职为氏”的,如巫、陶等。司马相如的远祖应该担任过司马的官职,后来就以官职名为氏。如此推算,司马相如跟比他约小三十岁的司马迁应该是共有同一先祖的。由于相如没有说明祖先由何地迁徙到“蜀郡”的变迁线路,我们只能通过司马迁的记载作些推测。
据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氏由上古传说延续至汉代太史公家族,史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叙述。第一阶段从上古到周宣王之世: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这里历述从颛顼、唐虞、夏、商到周朝,说明司马氏远承重黎之后,到了周宣王朝,其官职又是负责编写周代历史的。再到了周惠王、襄王的时候,司马氏宗族离开周到了晋,又逢上晋中军随会奔秦事,司马氏又迁到了梁国。第二阶段从周朝司马氏入晋,叙述到太史公: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据史迁所述,司马氏入晋后分为三支,一支迁到卫国,一支迁到赵国,一支迁到秦国。在秦国的司马错接受秦惠王的命令,攻打当时的古蜀国,战胜后就驻守在那里,于是排列谱系,所谓“错孙靳”“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谈”,传七世而到司马迁。所以司马迁是迁移到秦国的一支,是秦将司马错的后裔。相如是不是与司马迁一样,是由周到秦,由秦入蜀的这一支,历史没有交代,不能确定。另外由晋到赵的一支司马氏,史书却有历代都以擅长剑器而闻名于世的记述,由此联系到《史记》“相如传”有关“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的记载,况且后入《刺客传》的蒯聩为这支后人,可见颇有尚武传统。这“击剑”是否为其世传,即赵国这一支司马氏的传统,虽无确证,但也是很有可能的。相如所好“剑术”,据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吕氏春秋》剑伎云“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以及曹丕《典论》云“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所谓的“剑术”,或类似飞镖类的打击器物。但有一点可以确证,那就是相如在汉景帝时初入宫廷任职“武骑常侍”,张揖释云“常侍从格猛兽”,这与相如擅长飞“剑”之术有密切的关联,若身无这类具武功性质的技艺,从事“格猛兽”职任,确实不可思议。另外还有一个旁证,司马相如早岁慕蔺相如而更名,蔺相如也是战国时赵人,相如慕其侠义,其中是否有些故国情怀?加上后来相如又“琴挑”卓王孙女文君,卓氏也是由赵国邯郸迁入蜀地的,相同的来历和渊源,或许也有其中的原因。当然,司马相如是不是传自赵国这一支,也只能是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先辈也是从中原迁到蜀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