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3)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3)

书名: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作者名:于德志本章字数:2472更新时间:2024-05-27 17:26:45

发展不是理智可选择的范畴

发展的两大核心主题,一是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提升内在能力,展现自我价值。所以在人际互动之外,我们需要继续深入了解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我们需要发展,或者说为什么我们需要提升个人能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生命对安全的需要,也探讨过自我出现后对个人形象构建、维护的需要,它们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自动化的大脑语言:“我能行!”

这种“我能行”的信念非常重要,一旦丧失,生命就会迅速变得黯淡无光。

我的一位来访者,是位71岁时被确诊为抑郁症的阿姨。她的子女告诉我,母亲生病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她内向少语,几乎没人和她说话;另一个是父亲五年前脑出血被成功救治后,虽然具有吃喝拉撒以及行动等基本生活能力,但他的智力水平却只有几岁,人也变得非常任性、黏人。几年来,阿姨一直在独自照顾老伴儿,两人每天都形影不离,所以常年的劳累让她不堪重负,也因为看不到一丝的康复希望,她常常感到绝望。大约在半年前,老人被确诊为抑郁症,并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老人的子女带老人来找我,是希望我能“开导”一下她。

我虽然带人做心理灵活性训练,但对于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否能够练习毫无把握。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我与老人见了一面。

老人的描述,与子女基本相同。她告诉我,老伴儿一刻都离不开她,但他又非常不听话,所以每天她都会跟他生气、大声说他,但他就像个孩子,一点儿变化都没有。有时候,她会忍不住想:“万一哪天我不在了,看你这个样子,谁来照顾你?”

听着阿姨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她的无力与无助。但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并呈现发生了什么,我开始将互动方向聚焦于她个人体验的变化上。阿姨告诉我,这半年多的时间,自己突然就什么都干不了了,浑身没劲儿,越来越没力气,每天根本坐不住,只想躺着。“你看,以前我能自己包饺子、蒸馒头,但现在,我的两只手没力气擀饺子皮,甚至连一个饺子我都捏不起来……”

对我来说,老人现在讲述的与讲述照顾老伴的经历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她已经从“我能照顾他”的语言模式,转换到了自动化的“我什么都做不了”的语言模式。通常我会认为,这种自动化语言的转换是问题的关键。

“您能不能告诉我,半年前,在您突然感觉丧失力量之前,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人的儿子插嘴介绍:“之前,她一边照顾我爸,一边自己照看着家里的几亩农田。半年前,我们几个子女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她太累了,所以就一起做主把农田租了出去,让我妈只照顾我爸。”

瞬间,我彻底理解了老人真正的困境—子女们的“孝心”变成了真实的伤害。一方面,这种“孝”的安排在无意中剥夺了老人自我保护的环境—在农田劳动中,她的大脑可以长时间聚焦于现实挑战,从而自动远离老伴儿生病、任性等引发的无助、无望等多思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孝”也在无意中剥夺了老人“我能行”信念的源泉—劳动是老人自我价值感真正的源泉。

这两种剥夺,导致老人陷入了一个会持续受挫的环境:她的大脑会一刻不停地思考自己和老伴儿的未来,她的注意力会持续聚焦于老伴儿任性、失能的表现,会时刻感受自己在照顾老伴儿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挫折、愤怒、无力、绝望……

要知道,没人能持续生活于喷涌着“我不行”信念的环境中。

“有时我就在想,怎么我一上70岁,说不行就不行了?什么都干不好,我不就是个废人吗?本来孩子们的爸爸就够孩子们忙活了,现在我也这样,这不是给孩子们添累赘吗?”老人诉说着自己的担忧,越说越无助,眼角开始泛起泪光。

我已经明白了真相,所以我开始向她,向她的儿子、女儿呈现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呈现“我不行”的信念是如何开始出现,并如何一步步伤害她的。在这些真相的基础上,老人走出困境的行动方案我也做了清晰的展示。很快,老人的眼里有了光亮:“你是说我还能包饺子、蒸馒头?”

“如果您从今天开始动起来,地里的活儿干到80岁都不成问题!”对我来说,这句很少用的安慰性的话,此时我很愿意说出来。

生活中,类似“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我能行”的信念,无论对老人还是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生命的需要,而非“观察者I”的理智可选择的领域。

在发展的问题上,我想谈论的最后一点内容是好奇。

与人际互动、内在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相比,好奇虽然不是发展的核心主题,但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石。没有好奇,我们的注意力将不能定向集中,因此不可能有任何学习能力,也无法实现任何个人价值。所以,要了解为什么人类需要发展,我们也需要了解人类为什么会好奇。

人类行为的一个核心的自动化反应机制,是“刺激—行动—回馈”的奖惩循环。负责这一循环的是身体的奖赏反馈,其主要的神经传导物质是多巴胺。当我们体验新奇刺激,比如经历新事件、品尝新美食、观看新电影时,多巴胺释放会加速,会让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感觉,还会让人想要更多的体验。

但是,多巴胺工作的特点,是刺激的新奇性。比如美食,如果一再吃同一种美食,多巴胺释放量会越来越低,最后会和平常无异。所以,好奇也不是“观察者I”理智选择的结果。

关于发展的研究和案例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这些研究或案例也许并不完美,也许会有更多新的研究将它们的结论推翻,也许它们无法解答人类所有的问题,但它们却呈现了一个清晰的事实:发展,无论是朝向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还是朝向人际领域的亲密关系、同伴关系、爱情关系,又或者是朝向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再或者是朝向心理领域的情绪管理水平、思维处理水平、注意力灵活性等,都不是理智可自由选择的范畴,它们是生命自然运动的结果。

既然如此,所有试图用理智处理发展挫折的努力,诸如“对自己要求低一些”“不要在乎这一切”“没有朋友无所谓,这样就没人可以伤害我”等自我劝解、自我安慰、自我压迫式的语言,都是有害无益的—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只要知道了这个事实,我们就有机会终结错误的痛苦处理行为。

当然,要有效终结一切心理层面的痛苦,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痛苦的真相。这很难。但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了解了自己,也因此了解了心理痛苦背后的动机因素。接下来,我将带大家迈出第二步:观察自己的生活,进而理解心理痛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