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2)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2)

书名: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作者名:于德志本章字数:2414更新时间:2024-05-27 17:26:36

在这里,我谈论自我压迫的危害,并不是说应该放纵感受,而是想指出一个长久被忽略的事实:那些生活中充满痛苦的来访者,在面对糟糕的感受时,常会采用否认、忽略、压迫等控制式的处理方式。

与这一事实相对应的,是一项关于幸福与痛苦生活模式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面对脆弱、悲伤、羞愧、恐惧、孤独等糟糕的感受冲击时,那些全身心热爱生活、幸福感更强的人,更乐于接受并体验脆弱,更乐于首先说出“我爱你”,更乐于接受结果不确定甚至必然会失败的挑战,也更乐于投入一段可能没有结果的感情……

这就像一个悖论:主动面对并体验伤害,反而会增强生活的幸福感;被动逃避并压制伤害,反而会让我们陷入长久的心理痛苦。但是,只要愿意睁开眼睛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它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人类身体的内感知能力是一体的。

在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巴雷特博士指出,大脑中不存在所谓固定的“情绪回路”,任何不同情绪的加工,都涉及多个脑区的共同协作。换句话说,负责加工感恩、快乐、幸福、平静等愉悦感的大脑,也同时在负责加工悲伤、愤怒、自责、羞愧、孤独等不愉快的感受。所以,当我们尝试压制自己的不快、麻醉内心的痛苦时,我们同时也麻醉了身体感知快乐的能力。一旦不能再感受快乐,我们的生命就将丧失意义,然后我们会进入一个无尽悲惨的负性循环。

放纵欲望也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我在前面说过:谈论压迫、控制,不是说要倡导放纵。因为与控制相同,放纵欲望同样会导致感知能力的弱化。

在《道德经》中,老子从现实观察的层面描写了纵欲的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发展到今天,心理学已经可以借助脑成像等实证研究,佐证这种现实观察。

2014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期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该研究由德国柏林普朗克学会人类发展研究所的西蒙妮·库恩博士以及柏林查理特医科大学的尤尔根·加利纳特共同主持。他们对64名21岁至45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参与者的脑部容量,并观察了他们的大脑对色情图像的反应。

研究发现,与完全不看色情图像的男人相比,经常观看这类作品的男性脑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库恩博士指出,观看色情图像越多的人,其大脑中与奖赏反应机制和动机性行为有关的纹状体区域的体积越小,而纹状体中会对性刺激做出反应的一块区域活跃性也明显变差,同时观看这类图像的时间越长,其纹状体和负责行为与决策控制的大脑前额叶皮质间的连接就越差。换句话说,这种特定行为的放纵,会导致大脑萎缩。

我们知道,内感觉的核心,是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所以,任何对大脑的伤害,都会伤害内感知能力。这项研究也发现,对观看色情图像行为的放纵,会让大脑变得麻木冷淡、反应迟钝。

虽然该研究并非长期跟踪研究,无法确切回答感受放纵和大脑萎缩、麻木、迟钝间的因果顺序,但至少它呈现了一种关系:放纵行为会伴随着脑容量的减小,以及大脑对性刺激的反应减弱。

除了观看色情图像,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更常见的自我放纵行为:饮酒。与前面的研究类似,梅奇里亚科夫等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中发现: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酒精依赖患者额叶皮层、背侧海马和丘脑区灰质体积减小,脑室周围区域、脑桥和小脑的白质体积也会减小。所以,对味觉的放纵,也会导致大脑体积减小,这同样会降低身体的感知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他人的放纵或自我放纵真的能带我们走出困境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放纵会伤害大脑,也会伤害人们的自控力。而自控力,是做出非习惯性行动并走出困境的关键。

研究发现,大脑体积确实与自控力表现高度相关。

2018年,《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施密特、利亚纳、托什等共同完成的国际研究,该研究首先用核心共振成像仪搜集了91名被试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灰质信息,包含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腹侧前额叶皮层两个部位—它们通常被认为与自我控制有关。之后,研究人员将人们的自控能力与他们的灰质数量进行比较,在不同的实验中,他们发现了同样的结果:灰质数量越多的人,自控能力越强。

感知能力弱化会伤害我们的生命

在做心理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控制与放纵造成的感知能力弱化至少会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三重伤害。

第一重伤害:决策困难与错误

小宇和熙箬都不喜欢外出用餐,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因此也特别反感身边的人让自己点餐。

这种决策困难与错误的现象,在脑神经科学研究中有两个著名的案例:一个是1984年被一根铁棍贯穿前额叶,却神奇活下来的盖奇;另一个是1994年达马西奥治疗过的一个病人。相比盖奇,达马西奥提供了更详细的研究信息。所以,我们一起看看达马西奥研究的这个案例。这个病人在前额叶皮质受损后,他几乎失去了任何表达情绪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他的逻辑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却没受到任何伤害。比如,当问他假如他去银行兑现支票,服务人员多给了他一些钱,这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时,他很清楚会有两种结果:如果把多给的钱退回去,我就会受到称赞;如果拿钱走人,我就会陷入麻烦。但由于他丧失了感受能力,无法预测因受他人称赞而产生的愉快体验,也无法预测因陷入麻烦而带来的不好感受,所以当问他会如何抉择时,他表示“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面临某种抉择,比如面对问题还是回避问题,开始学习还是再玩会儿游戏,张口表达还是沉默不语,按时睡觉还是继续熬夜……

预测不同选项代表的价值和由此带来的身体体验,是任何抉择都需要的两个条件。所以,一旦我们的身体内感知能力弱化,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我们就会迅速陷入抉择困境。在这个案例中,由于感受能力的缺失,在不得不做出选择时,病人经常做出错误且有害的决定。很快,他原本幸福的生活就变得一团混乱:他丢了高薪的工作,与妻子离婚,失去了丰厚的积蓄……对他来说,一切幸福都因为感知能力的丧失而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过去。

心理学研究不仅看个例,还要看大样本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