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韩非子》选读(4)

《韩非子》选读(4)

书名:观复国学·第四册作者名:聂军本章字数:2892更新时间:2024-05-30 14:14:50

原文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译文

吴起做了魏武侯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一座小岗亭面临边境,吴起想攻占它。如果不去除这个岗亭,那么对种田的人害处很大;如果去除这个岗亭,又不值得征集军队。于是就把一根车辕斜放在北门外面而下令说:“谁能把这根车辕搬到南门外面去,赏赐给上等农田、上等住宅。”起初人们没有一个去搬的。等到后来有人去搬了,就马上按命令给他赏赐。然后又把一石红豆放在东门外面而下令说:“谁能把这石红豆搬到西门外面,赏赐与上次那样。”人们争相去搬这一石红豆。吴起于是就下令说:“明天将攻占那座岗亭,有谁能率先登上这岗亭的,任命他为国大夫,赐给上等的田宅。”人们争相奔走应募。于是吴起下令攻占那座小岗亭,一个早晨就攻克了。

原文

三国兵至韩,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何如?”对曰:“夫割河东,大费也;免国于患,大功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汜而问焉?”王召公子汜而告之,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今割河东而讲,三国归,王必曰:‘三国固且去矣,吾特以三城送之。’不讲,三国也入韩,则国必大举矣,王必大悔。王曰:‘不献三城也。’臣故曰:王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为我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乃悔。寡人断讲矣。”

译文

韩、魏、齐三国的军队到达了函谷关,秦昭襄王问楼缓说:“三国的军队已经深入我国境内了!我想割让黄河东面的土地以讲和,你看怎么样?”楼缓回答说:“如果割让黄河东面的土地,是很大的损失;但能免除国家的祸患,又是一件大功劳。这事是您的父辈、兄弟的责任,大王为何不召见公子汜来咨询一下呢?”秦昭襄王于是召来公子汜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公子汜回答说:“你讲和了要后悔,不讲和也要后悔。大王如今割让河东而讲和,三国的军队就会返回,大王必然会说:‘三国的军队本来就要撤离的,我只是把这三个城邑白白地送给他们。’不讲和,三国的军队就要进入函谷关,那么全国大部必将被攻克,大王必然会大大后悔。大王会说:‘这是没有献上三个城邑的缘故。’所以我说:大王讲和会后悔,不讲和也会后悔。”秦昭襄王说:“如果要后悔的话,宁愿失去三个城邑而后悔,也不能让国家遭到危亡才后悔。我决定了与他们讲和。”

原文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相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译文

六种隐微的情况:一种是权势转借到下级,二是利益不同而下级借助外国势力,三是下级伪托类似的事情进行欺骗,四是上下存在利害关系而且极端相反,五是参差不齐互相怀疑且在内部相争,六是敌对国家参与本国官员的废置。这六种情况,是君主应该明察的。

原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所谓的墨子学说,是显明的学问。他亲身实践则可以,但他的言论繁多而没有辩解,这是为什么?”田鸠说:“从前秦穆公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叫晋国为他女儿修饰打扮,可是跟从她的管服装的侍女就有七十个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却爱她的侍女而看不起她。这可以叫作善于嫁侍女,而不可称为善于嫁女儿。楚国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人,做了一个木兰匣子,用肉桂花椒香料熏过,用珍珠宝石装饰点缀,再装饰上玫瑰花,周边围上翡翠。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把里面的珠宝还给他。这可以称之为善于卖匣子了,而不可以称之为善于卖珠宝。如今世上的议论,都说些巧妙辩说的文辞,君主只看到了文辞的华丽而忘了有什么功用。墨子的学说,传播先王的道路,评论圣人的言谈,以宣传的目的告诉人们。假若要辩解其中文辞,那么就怕人们记住了文采而忘掉了实际价值,这是以文采妨害功用啊。这与楚国人卖珠宝、秦穆公嫁女儿一样,所以他的言论多半不巧妙辩解。”

原文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拙为鸢。”

译文

墨子制作木鸢,用了三年才做成,才飞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弟子说:“先生的手艺真巧,以至于使木头制作的木鸢都能飞。”墨子说:“我不如制作车的人巧。他们用尺把长的木头,不耗费一天的功夫,就能使它牵引三十石的负荷,到达很远的地方,使用寿命长达几年。如今我做木鸢,三年才完成,飞一天就坏了。”惠施听说这件事后说:“墨子非常巧,以制作车为巧,以制作木鸢为笨。”

原文

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译文

宾客中有一个为周君画荚的人,三年才画成。周君去看,与漆过的荚一样。周君大怒。画荚的人说:“修筑十板高的墙,在墙上凿开八寸见方的窗口,然后在太阳刚刚出来时把画放到窗口上看。”周君这样做了,便看见图形,全部变成龙蛇、禽兽、车马的样子,万物的形象全都有了。周君十分高兴。这画荚的技巧并不难,然而它的实际作用与一般油漆荚是相同的。

原文

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译文

古书上说:“束上大带束上腰带。”宋国有个研究古书的人,因此用重叠的带子把自己捆束起来。有人说:“你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书上这么说的,当然就应该这样做。”

原文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楚国郢都有个人想给燕国相国写一封书信,晚上写信时,灯火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嘴里说着手上也写了“举烛”二字,这两字并不是信中要表达的意思。燕国相国收到书信后反而很高兴,说道:“所谓的举烛,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推举贤能而任用。”燕国相国就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国家就得到治理。燕国倒是得到治理了,但这并不是书信的本意。当今社会上所推举的学者多数是类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