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有分量的大象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鸟兽鱼虫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225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
像人没有人。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盲人摸象
大象是一种庞大但可爱的动物,人们自然愿意亲近,甚至想摸一摸。这不,有四个盲人虽然看不见大象,但也忍不住好奇,想用手摸出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四个盲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他们自认为是聪明人,别人也相信他们是聪明人。
一天,四个盲人又站在路旁聊天,有人赶着一头大象走过来,赶象人大声喊道:“大象来了,快让开点儿!”一个盲人提议说:“我们以前只听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的,今天正好让我们来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齐声赞同:“好,摸一摸我们就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了。”
于是他们来到大象身边,高个子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原来他摸到了大象的身体。
矮个子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他摸到的是大象的腿。
第三个盲人说:“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一个水管,又长又软!”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鼻子。
第四个盲人说:“都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一根长棍,又光又滑!”他摸到了大象的牙齿。
四个盲人争论不休,甚至吵了起来,旁边的人都大笑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盲人摸象来比喻看问题片面,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汉字有源头
大象的体形庞大,身高可达2至4米;耳朵扁大,像一把大扇子;长长的鼻子,像一个橡皮气筒,能蜷曲自如,抓取东西;雄象还有一对又尖又长的牙齿,伸出嘴外。大象身上的毛比较稀疏,但皮很厚。虽然体形巨大,但大象却是温和的食草动物,以树枝、青草等为食。因此,甲骨文的“象”字,就画出大象的长鼻子、尖牙齿、大耳朵,以及腿、尾巴和身子,以表示大象这种动物。
由于大象长相奇特,样子十分突出,所以人们用“象”来指可以看见的事物,如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迹象,叫印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比如风、雨、云、电等,统称为天气现象,简称气象。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叫现象;自然界表现出来的状况,叫自然现象。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叫象征,如火炬象征着光明;表示象征意义的事物,也叫象征,如火炬是光明的象征。
象还有效仿、模拟的意思。象形字就是指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汉字中最古老的文字就是象形字。这个“象”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它是描画象的形状而造的;像这样的汉字还有马、牛、羊等。还有一种模仿自然界声音的词语,叫象声词,比如猫的叫声是喵喵、狗的叫声是汪汪等。
汉字有传承
曹冲称象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古人想知道大象的分量,应该怎么办呢?一个叫曹冲的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东汉末年,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在当时大象是一种稀有动物,曹操十分高兴,便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大象。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说:“这头象这么大,那它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称一称这头大象的体重?”有的人说:“造一杆特别大的秤,用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人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人说:“办法倒有一个,那就是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刚得到的大象,怎么能为了称重就杀了呢。
这时,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来到父亲身边,说:“父亲,我有个办法可以称大象。” 曹操笑着说:“你小小年纪,能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曹冲胸有成竹地说:“先找来一艘大船,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将石头装到船画线的位置。这时,再分别称船上的石头,最后计算出石头的总重量,那么石头有多重,大象也就有多重。”
曹操看着儿子,微笑地点点头,命人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一步步实施,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汉字有艺术
傣族象脚鼓舞
大象在汉族人心中,是吉祥如意、长寿平安的象征,常用的吉祥图案有万象更新、太平有象、吉象如意等。在云南省傣族人的心中,大象则是五谷丰登、幸福美满的化身,在重大节日和丰收喜庆的日子,他们都会跳起象脚鼓舞,来表达欢乐喜庆的心情。
象脚鼓是把杧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再蒙上牛皮制作而成,形状如同象脚,因此叫象脚鼓。表演者通常身上斜挎象脚鼓,用手敲击出鼓点,并且随着每一个鼓点的变化,双膝一曲一直,交替变换动作,身体随之上下起伏,膝部的起伏配合小脚有力地向前走,再稳健地落地,整套动作就像是大象在林中漫步,庄严而安详。
击鼓而舞是象脚鼓舞典型的表演方式,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跳舞,既可以独舞、对舞,也可以群舞。舞蹈中用摆鼓、甩鼓、晃鼓等来配合动作的变化,使音乐与舞蹈的动作协调一致,节奏明快有力。
象脚鼓舞的另一种表演方式是跟鼓而舞,其中“三道弯”的舞姿造型,起源于傣族先民从背箩里取种、撒种的形象,手臂要做出后轮翻腕、向前掏转的动作。后来,这种舞姿成为傣族及南亚、东南亚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还有舞者用左肩背鼓,鼓面向前,鼓尾向下,主要用右手击鼓,左手辅助配合。舞者还可以用肘、膝、脚跟、脚趾等击鼓,随着手敲鼓的动作,膝也跟着相应变化弯曲,前点半步蹲、后点半步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还有悠腿、抬腿、踢脚、吸腿跳等动作,呈现出矫健浑厚、姿态灵活的舞姿。
象脚鼓舞不仅流传于我国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还传播到了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汉字有经典
岭南江行
[唐]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译文】
江水向南奔流而去,隐入茫茫的云烟之中,在一大片黄茅地的尽头,就是大海的边沿。雨过天晴,山间有大象出没的踪迹,灼热的阳光照射,潭水里有水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