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州多数不清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山川河流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190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酬谢不带酒,大川横着流。(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只许州官放火

九州,是传说中的上古中国地理区划,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法不一,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代称。其实中国的州当然不止九个,而是有许多,如广州、苏州、扬州、杭州、徐州、柳州等。有州自然就有管理州的人,北宋时期,常州有一个叫田登的太守,他非常与众不同。

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他就不允许老百姓用与“登”同音的字,只要是与“登”同音的字,就要用其他的字来代替。否则,就是冒犯长官,会被扣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很多人因为不小心说到与“登”同音的字而受到惩罚。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要到了,按照惯例,州里要燃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来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

可是这次,写告示的官吏却为难了。怎么写呢?观灯要写“灯”字,“灯”与“登”同音,那就冒犯了太守;不用“灯”字,又说不明白。他想了好久,只得把“灯”字改成“火”字。于是,告示上就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一下子惊慌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要放火。一些外地来的游客,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离开。当地的老百姓对田登的专制蛮横更是不满,看了告示,气愤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呀!”

从这个故事里演变出的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常用来形容有的人自己任意妄为,却严格要求别人或剥夺别人的正当权益。

汉字有源头

“川”字中间加三个点就是“州”,那么,“州”字与“川”字有关吗?还真有关。甲骨文的“州”字就是“川”中间有一个圆圈,表示一条河流中间有一小块陆地,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传说,上古发生了大水灾,人们被迫迁到地势高的地方居住,这种水中的高地被称为州。大禹治水后,将这些高地划分为九个部分,就是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慢慢地,“州”就成了古代的行政区划。古人又另外造了“洲”这个字来表示“州”的本义,如亚洲、欧洲、大洋洲。

现在,“州”多出现在地名中,全国含“州”的地名有一百多个,如兰州、锦州等。古诗中也经常出现带有“州”字的地名,让人一直念念不忘,如“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汉字有传承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朝时期江苏扬州的一个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大多生活贫苦,清高狂放,行为怪诞。他们的志趣怪,喜欢画梅、竹、石、兰等,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高洁来表达自己的心胸与志向;他们的风格怪,敢于对丑恶的人和事进行抨击、讽刺,形成与众不同的书画风格。因此,他们常被称作“八怪”。

其中,郑燮是为人所熟知的书画家,他的《竹石图》最为有名,画中的竹子,竹节挺拔,屹立而上,直冲云天,笔墨更是浓淡有致,变化多端。这幅画里竹子的风骨,以及其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理想与情怀,一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金农的书法,融合隶书与楷书的特点,古朴遒劲,独成一派。他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写字时只折不转,如同刷子刷漆一样,所以被称为“漆书”,又叫“金农体”。这样写出来的字,笔画横粗竖细,撇画飘逸,捺画厚重,简洁朴素又气势磅礴。

扬州八怪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建构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为了纪念他们的艺术成就,人们在扬州建立了“扬州八怪”纪念馆,纪念馆里优美的园林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成为扬州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汉字有艺术

瓷上剪纸画

下面这件瓷器上竟然有剪纸画的图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瓷器,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

这件瓷器是吉州窖的一件黑釉瓷碗,碗里面是黄褐色的,还装饰着剪纸贴花,中间底部有一朵梅花,内壁上有三只凤凰,像是在相互追逐飞舞,灵动飘逸。而外壁有黑色与黄褐色两种釉色,黑釉底上由黄褐色釉点洒成大小不一的斑点,自然而随意。

吉州窑瓷器中的剪纸贴画,除了梅花、凤凰等装饰纹样,还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福寿康宁”等,将中国吉祥文化嫁接到瓷器上,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吉州窖的瓷器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别有一种雅致的效果。

吉州窖的瓷器烧造始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到元朝末年消失,有着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在中国瓷器史上独具特色。

汉字有经典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远看像是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间。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杨柳曲》,和暖的春风也不愿到玉门关这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