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五谷和山谷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山川河流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204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一个家,八口人。(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函谷关里故事多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有一个AAAA级风景名胜区——函谷关,为什么叫函谷关呢?因为古代时,这里是洛阳到西安的重要通道,从中间的崤山到潼关这一段路程,大多是在峡谷中间穿行,又深又险,像古时一种装东西的匣子,也就是函,所以被称为函谷关。

函谷关像一个长长的匣子,里面装满了故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老子出关的故事。传说,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要从这里西去,函谷关令尹喜极力留住了他,并让他在这里写出了《道德经》,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战国时期,秦孝公夺取了函谷关,楚、越、卫等国家联合抗击秦国,但被秦军挡在了函谷关。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意思是,东方各国曾经用十倍于奉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来到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人打开关口迎敌,各国军队却犹豫着不敢前进了。足可见函谷关有多险要。

与函谷关有关的还有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齐国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凭着两位门客学鸡叫、装成狗偷盗的本领,才得以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还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如今,这里的关城遗址、函谷古道、望气台、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遗迹,仍然在为来来往往的游客讲述着过往的纷扰与繁华。

汉字有源头

我们常用的词语中有谷物、五谷、稻谷,也有山谷、河谷,这两类词语中的“谷”是一个意思吗?其实,五谷的“谷”和山谷的“谷”最开始是不一样的。山谷的“谷”,甲骨文像是泉水从山间缓缓流出的样子,下面的口是山的出口,意思是两山之间的水流。五谷的“谷”开始写作“穀”,汉字简化时,“谷”与“穀”合为一字,写作“谷”。五谷、山谷中的“谷”的意义虽不同,却用同一个字形。

有一种叫“谷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脱壳去皮后,大小像沙粒一样,呈金黄色,这就是我们常吃的小米。小米一般生长在我国的北方,也就是被古人叫作“粟”的作物。

“谷”还是所有庄稼和农作物的总称,也叫谷物,如五谷、六谷。谷物收割后,要集中在一片平坦的场地上,方便碾压、晾晒谷粒,这片平地就是打谷场。晒干的谷物,要放进仓库里储存起来,储存粮食的仓库,就叫谷仓。如果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那是五谷丰登。

“谷”还指两山之间狭长的水道或有出口的陆地,如峡谷。在山谷里大喊一声,立刻就能听到绵延不绝的回声,这是空谷传声。声音在山谷来回传播速度很快,所以,“空谷传声”也有速度很快的意思。

汉字有传承

五谷丰登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会贴红色的春联、窗花、年画,让寒冷的冬天变得红红火火。而农家最盼望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他们会贴“五谷丰登”的年画及剪纸,还有人用五谷做成五谷粮食画,表达对粮食丰收的期盼之情,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五谷文化。

那么,五谷是指哪五种谷物呢?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流域,而这里几乎不产稻,所以,“五谷”最初没有稻。稻,指水稻,也就是大米。黍,也叫黄米,是古代北方常见的一种谷物。稷,又称粟,俗称小米,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谷物。麦,就是小麦,多用来制作面粉、面条等面食。菽,现在多指大豆。

而在《三字经》中说有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其实,五谷、六谷只是对主要农作物种类的总结,五和六是虚数,并不能包括农作物所有的种类。中国有俗语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思是说一个不劳动的人到了田地里连最常见的几种谷物都不认识,以此来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的人。

汉字有艺术

长在玉璧上的谷纹

中国的五谷文化不仅体现在农家朴素的“五谷丰登”年画中,还体现在重要的祭天礼器玉璧上。玉璧是一种中间有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有表面平滑者,也有表面饰纹路者。右图这件玉璧表面上的纹样像是倒写的“e”,

又像蝌蚪,其实这不是倒写的“e”,也不是拖着尾巴的小蝌蚪,而是谷物刚刚发芽的形状。饱满的谷粒上伸展出细嫩的根部,就像是刚刚苏醒的豆娃娃在伸展腿脚,象征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中国传统纹样中的谷纹。古时候,人们将谷纹雕刻在玉璧上,祭祀上天,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谷纹玉璧上有两条独角的龙,龙的身体翻卷着,上面装饰着云纹,而且采用透雕技法,更加生动地表现出龙在空中腾跃飞舞的样子。下面是圆形的玉璧主体,采用浮雕技法,在玉璧的平面上雕琢出一粒粒圆形的谷纹,铺满整个玉璧,给人以谷物满仓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热切期盼。

汉字有经典

赠从弟·其二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山上松树高高挺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又是多么刚劲!任凭冰霜凛冽严寒,松树的腰杆常年端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是松柏天生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