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水结成冰冬冬冬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日月星辰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1578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

鼓声咚咚不用口。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雪中送炭

北宋淳化四年的冬天,寒风阵阵,大雪纷纷,东京开封的大街小巷都被冰雪覆盖。

宋太宗赵光义坐在温暖的皇宫里,望着漫天的雪花,以及时而掉落在宫殿台阶上的冰凌出神。炉内的炭火烧得很旺,房屋里暖融融的,宋太宗品尝了一口冒着热气的美味点心,心想:下雪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文人雅士们倾心于此,那是应该的。可是,那些贫苦的人在冰天雪地中,吃饱了吗,穿暖了吗,有人挨饿受冻吗?他们该如何度过这漫漫寒季呀?

想到这里,宋太宗再也无心看雪景,立即叫来手下的官员,命令他们带上粮食和木炭,把它们挨家挨户送给那些贫苦的人们。有了粮食,贫苦的人们可以吃上热乎的饭,填饱肚子;有了木炭,他们可以生火取暖。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人心也一下子温暖了许多。

成语“雪中送炭”由此而来,后来多比喻在别人危急或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汉字有源头

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那么,甲骨文的“冬”是不是和冷有关呢?我们看,甲骨文的“冬”,像是一根绳子两头打结的样子,意思是终结。冬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庄稼收起来了,动物们躲起来了,人们减少各种活动,在房屋里避寒,等待着新的一年万物复苏,所以,一年终结的时候就是冬。小篆“冬”字在下面加上了表示寒冷的冰凌形,上部将两点贯穿为一横,表示寒冷的冬季。因此,“冬”既有终结的意思,又指冬天、冬季。

冬天虽然被冰雪、寒冷主导,但是一些事物却在悄然孕育。冬小麦在雪被里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冬笋探出头,想摘取第一缕春光;有人敲开河冰,脱下冬装,跳入水中,挑战寒冷与极限,那是冬泳。

汉字有传承

饮冰室主人

寒冷一般会给人带来不适,让人想要远离。然而,有个人对寒冰丝毫不畏惧,恨不得“饮冰吞雪”来消除心中的焦躁与忧虑。于是,他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饮冰室,自称饮冰室主人,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生活在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无力对抗企图瓜分中国的列强,对内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向当时的光绪皇帝提出维新变法,希望通过政策改良,使国家走向富强。然而,维新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但梁启超并没有因此放弃救国行动,他创办杂志,宣传维新思想。为了让更多的大众了解新思想,他积极参与“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并发明了一种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普通百姓也能看懂的“新文体”。他热切地写出了《少年中国说》,希望能唤起广大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希望出现一个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中国。

如今,读起《少年中国说》,仍然让人感觉到饮冰室主人那种激昂的热情,如咚咚的擂鼓声,振奋人心。

汉字有艺术

宫廷冰戏

寒冷的冬天将许多人困在了房间里,却无法挡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尤其是遇到冰这种天然玩具,孩子们总是能玩得不亦乐乎。

这幅《冰戏图》描画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萧瑟的寒风中,苍白的院墙前,一株老梅树上,梅花浅浅淡淡地开着;池塘被冰覆盖,一群活泼好动的儿童,尝试着在冰上玩耍,两个最先来到冰面上的儿童,一个不小心摔了个仰面朝天,一个手脚并用,试图爬上岸;紧跟在后面的三个孩童,来不及停下,也歪歪扭扭,似乎要跌倒;还有一个儿童试图走下台阶,又小心翼翼,担心摔倒;池塘边,几个儿童手中的竹枝、长戟、如意都派不上用场,这些儿童只能嬉笑着,注视着冰面上的伙伴们。

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笔下的儿童们,在结冰的池面上玩得不亦乐乎,冬天的寒冷被他们抛到脑后,只剩下眼前的一派热烈与喧闹。

汉字有经典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孩子们将冻在铜盆里的冰块倒出来,然后用一根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锣。轻轻敲击冰块,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玉磬的乐音一样响彻林间,忽然传来一声玻璃碎裂的声音,原来是冰锣掉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