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的夏天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日月星辰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180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
大厦去掉顶。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夏朝的日食战争
夏朝,仲康统治时期的一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忽然发现,太阳慢慢地从天空中消失啦!这是发生日食啦!
日食在古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因为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日食发生的原理,认为是天狗吞吃了太阳,所以会敲鼓鸣锣,吓走天狗。而且,他们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代表着神灵的责怪,这时国君应该反思自己的过错。
但是,国君仲康认为,这次日食的出现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负责观察天象变化的官员羲和没有尽心尽职、及时报告日食出现的消息而导致的。他决定讨伐羲和部落。于是,一场由日食导致的战争爆发了!
仲康派大臣胤侯率兵征讨羲和,为了战争的胜利,胤侯做了战前总动员,告诉大家:发生日食,是羲和部落造成的,他们触犯了先王的政典律法,君主命令我们惩罚他们。但我们只需要消灭作恶的首领,其他的人不用惩治,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战争取得了胜利,羲和受到了惩罚。日食只是战争的借口,但仲康君主的地位由此得到加强,夏朝的统治也得以延续。
汉字有源头
甲骨文的“夏”,下面是一个跪坐的人,他大大的脑袋上有一只大大的眼睛,向上仰望着天空。天空有什么呢?有一个圆,还有一点,这是表示太阳的“日”呀!太阳当空,在头顶直射,表示这是炎热的夏天。但是,到了金文时,太阳没有了,“夏”字变成了一个有头、手、脚,四肢健壮、高大威武的人,这是上古时候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表示中原古部族,也就是诸夏、华夏。因此,“夏”既是夏天的“夏”,又是华夏的“夏”了。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国家,夏朝的统治延续了470多年,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留传下来的有记录物候的历书《夏小正》,也就是夏历,古代的汉字夏篆……
夏天来了,随之而来的:有电闪雷鸣,“狂风疾雷撼乾坤”;莲花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知了叫了,“清风半夜鸣蝉”;青蛙鸣了,“青草池塘处处蛙”;瓜果熟了,“楼高水冷瓜甜”;扇子摇起,“小扇引微风”;蜻蜓点水,“早有蜻蜓立上头”……看,夏天多热闹啊!
汉字有传承
夏雨雨人
夏雨能润泽万物,落在身上也能让人感到滋润。有人也如夏雨一样,给人以及时的帮助,救人于危难之际,这样的人被称赞为“夏雨雨人”。
春秋时期,有个叫孟简子的人,他是梁国的丞相。后来孟简子获罪,就逃到了齐国。齐国的国相管仲接纳了他,向他问道:“你当丞相时,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现在跟你来的,有几个人?”孟简子说:“只有三个人。”管仲说:“为什么呢?”孟简子说:“这三个人,一个人的父亲去世没有钱埋葬,我帮他埋葬了;一个人的母亲去世没有钱办理后事,我帮他办理了;一个人的哥哥因为官司被关押起来,我帮他将人救了出来。所以,他们三个跟我来了。”因为孟简子在这三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施以援手,所以在孟简子患难时,他们三人依然愿意追随他。管仲听完之后感叹道:“唉!我也会有衰败的一天。如果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拂在人身上,让人舒服,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让人滋润,那我以后一定会失去人心的。”
后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就用来比喻适时地给人以教育或帮助。
汉字有艺术
消夏风扇钟
炎热的夏天,人们想出了各种消暑办法,有的人到河里游泳,有的人放一盆冰在房间里。但是,有没有更方便的、人人可用的消暑办法呢?当然有了,古人很早就发明了扇子,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轻轻摇动,便有阵阵凉风扑面而来。
使用扇子的人越来越多,扇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花样也丰富多彩起来。到了清代,有人将当时最先进的钟表和扇子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了风扇钟。
这个风扇钟的底座是一个立式钟的样子,最下面是箱座,里面设有抽屉,可以存放物品。往上的底座上面是一个时钟,时钟上面有三个指针,能准确报时。时钟的上面跪坐着一个笑容满面的童子,童子左手拿着一个鲜红的桃子,右手轻摇着一把扇子。童子的身后是木雕的山石和花树,中间是一个瓷瓶,瓶中插着一个立柱,立柱上装着四片蝙蝠形的扇叶。在底座前面有一个孔洞,插入发条钥匙,转动上弦后,童子就会摇起扇子上下挥动,瓶中的四片蝙蝠形扇叶也随之转动起来,带来徐徐清风。
这个钟表不仅能够报时、扇风,还是一件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汉字有经典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树木茂盛,树荫浓密,夏日的白天那样漫长,清澈的池塘倒映出层层楼台的影子。微风拂过,水晶帘轻轻摇摆,整个庭院弥漫着蔷薇散发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