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去何从要分明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日月星辰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175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
太阳西下,月儿东挂。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兼听则明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何去何从,该如何分清楚、弄明白呢?
唐朝刚建立时,经过战争洗礼的神州大地人口减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又有强势的游牧民族环伺。唐太宗李世民时刻不敢忘记隋朝灭亡的教训,一心想振兴唐朝。
他向宰相魏徵征求意见:“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我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把真实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大臣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他选贤任能,知人善用,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朝局。另外,他还大力平定外患,促进民族融合,稳固了边疆。他执政的贞观年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史称“贞观之治”。
汉字有源头
明,看得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该如何造字呢?有人将“月”和“囧”组合,用月光穿窗而入,将室内照亮的情景来表示“明”。也有人将“日”和“月”组合,用太阳、月亮这两个发光的天体来表示光明、明亮。很长时间里,这两种写法都被人们广泛使用,后来汉字简化时,将“明”定为正体字。
“明”本来是指光明、明亮。光明能让人将事物看得更清楚,由此引申指视力,如目光敏锐的人,可以说是耳聪目明、眼明手快、明察秋毫。具有超常智慧的人,可以说明智、英明、贤明、圣明。能够公开的东西,也可以用“明”形容,如明细表、明文、明信片。明还用来指次于今的,如明天、明晚、明年。
汉字有传承
正大光明
参观故宫时,乾清宫是必看的地方。它是一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它被装饰得光彩夺目,皇帝在这里处理政务、召见廷臣、举办宴会等。宫殿的正中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有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清朝顺治皇帝亲笔书写的,意思是言行正派,无私坦荡,才可以让百姓臣服,让江山稳固。
“正大光明”匾额背后,还藏着非常重要的东西:任命下一届皇帝的诏书。这一制度是雍正帝为了避免皇子们争夺皇位,造成天下大乱,致使清王朝失去统治权而规定的。诏书由皇帝生前亲自书写,一式两份,分别密封在特制的匣子里,一份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额背后,另一份由皇帝收藏。皇帝死后,两份诏书相互对证,确认无误后,新的皇帝才能继位。
看来,正大光明也需要制度来保证。正大光明是对人性向善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标准,希望它能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汉字有艺术
《清明上河图》
北宋都城开封,富庶美丽,兴旺发达,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那时的开封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了《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知道了。打开它,就像在看一部微型电影,清明时节开封城热闹繁华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面由郊外引入,有茂密的树木,蜿蜒的乡村小路,驮炭的驴子,农家喂养的牛、羊、鸡、鸭,还有抬着花轿的娶亲队伍。
越靠近城市,房屋越密,有茶馆、酒店、商铺等,行人也越来越多,河面上挤满了装满货物的船,搬运货物的人也正在忙碌着。
而后到了画面的重点部分——虹桥。这座建在汴河上的木拱桥,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河面上。桥下一只大船缓缓经过,船夫紧张而小心地驾船;桥上的人探出头来,为船夫捏了把汗;桥面上车水马龙,各种小摊小贩琳琅满目;河两岸布满了茶楼、酒馆,里面的人悠闲地吃着零食,看着外面的风景。
转过码头,有一处高大的城楼,两边的屋宇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等。店铺里有卖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的,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赶着骆驼的西域商人,有布道的僧人,还有挑着货物的挑夫……
整个画卷,动静结合,疏密相间,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尤其是画面中的500多个人物,他们每个人都好像是主角,又都只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是他们让开封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幅画卷再现了北宋都城的风俗情趣。
汉字有经典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译文】
明天过后又是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什么事都要等待明天去做,结果只会一事无成,白白地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