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月儿圆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日月星辰作者名:刘玉美本章字数:1876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7
【谜语】
明日要出去。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嫦娥奔月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为了奖赏后羿,送给他一粒仙药。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妻子嫦娥一个人去天宫,就将仙药交给嫦娥,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后羿有一个叫逢蒙的弟子,非常贪婪,一直想要偷取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
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带弟子外出, 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后羿一众走后,他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答应,逢蒙便开始自己翻箱倒柜地寻找。眼看逢蒙就要找到百宝匣了,嫦娥心想,如果让逢蒙这样的恶人吃了仙药,长生不老,不是会害了更多的人吗?想到这儿,嫦娥赶紧打开百宝匣,把仙药拿出来,放进嘴里吞了下去。
吃了仙药,嫦娥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户,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时,后羿回来了,看见嫦娥飞向月亮,就急忙去追,可怎么也追不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到月亮上去了。
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嫦娥始终没有回来。后羿和乡亲们都很想念嫦娥,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她平日爱吃的食物和水果,遥望着缓缓升起的圆圆明月,为她祝福。后来,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汉字有源头
我们看到的月亮,只有农历每月的十五或者十六才是最圆的,其他的时候不是刚刚圆过,就是正在变圆的路上。由于月亮多数时候是弯弯的形状,所以甲骨文的“月”就是一弯新月的样子,那中间的一点就是月光。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这样从圆到缺,再从缺到圆,差不多要经过三十天的时间,人们把这样一个轮回称为一个月,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月”又有日期的意思,如正月、七月;按月发的工资,叫月薪;每月按时出版发行的期刊,叫月刊。
后来,人们就用“月”来形容形状像月亮的东西。像月亮一样的圆形门,叫月亮门;有一种弹拨乐器,它的音箱像月亮一样圆,所以叫作月琴;像月亮一样圆、中间有馅、中秋节时吃的饼,叫月饼。
月字还可以作偏旁,与其他汉字一起组成新的汉字,如朗、望、期、朔、朝、朦、胧。但是,还有很多月字旁的字跟月亮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像脸、胳膊、腿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字都和“肉”有关,“肉”和“月” 的篆文写法很像,人们把“肉”错写成了“月”,时间一长,也就将错就错,肉字旁就变成了月字旁。
汉字有传承
月亮的别名多又多
白天有太阳为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夜晚有月亮与大地相伴。人们仰望夜空,那时圆时缺的月亮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于是,人们给它起了很多名字,为它写了无数诗篇。
有人叫它太阴,唐代诗人张祜在《中秋夜杭州玩月》里写道:“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与太阳相比,月亮是阴柔的,它的光线是暗淡的、朦胧的,所以,月亮又被称为太阴。
李白则把月亮称为玉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说月亮像晶莹剔透的玉盘,又像瑶台中仙人的明镜,挂在空中,是那样温润而美丽。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把月亮叫作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希望人们能平平安安、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皎洁美好的明月。
还有人把它叫作玉兔、夜光、冰轮、玉轮、玉弓、玉桂、玉钩、玉镜、冰镜……简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汉字有艺术
阿细跳月
阿细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个分支。阿细跳月源于“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又名“阿细跳月”。传说,很久以前,彝族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到播种的时候,他们为了抢时间,常常不等烧荒的火星熄灭,就光着脚板在田地里劳动,被烫了脚,就抬起来跳两下。后来,人们在这种跳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动作,逐渐形成了一种休闲娱乐舞蹈。
阿细跳月一般是男女对舞,舞蹈的基本动作是左右晃身、摆胯。男子斜挎一个又大又重的三弦,也有的是吹着笛子,边吹弹,边跳舞;女子则和着节拍,边跳边拍掌。有的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左右摇摆,拍手跺脚,旋转而舞,节奏十分欢快。也有的排成两大横排,忽而前进,忽而后退,如潮涨潮落。双双对舞后,依次散开,像渠水一样分流而去。整个舞蹈旋律热情奔放,大幅度的跳动和变化鲜明的队形,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情。
汉字有经典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面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我们虽然天各一方,却共赏同一个月亮。多情的人们怨恨这漫漫的长夜,相思之情让他们彻夜难眠。吹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衣在月光下漫步,深感夜露寒凉。既然不能把这美丽的月光捧给你,还不如快点入睡,与你在梦中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