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他被人称作“三光大臣”?
书名:趣讲宋词·从南唐后主到醉翁词人作者名:夏昆本章字数:180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6
本节要给大家讲的是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的故事,他有一个外号,叫“三光大臣”。这里的“光”可不是指一无所有,它的意思是光荣。究竟是谁被别人赞誉为“三光”呢?他就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小时候的遭遇很悲惨,他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孤苦无依,只好带着年幼的范仲淹改嫁到了一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朱家家境很富裕,因此范仲淹能够接受教育。为了励志,范仲淹二十一岁到朱家附近的醴泉寺读书,生活极其艰苦。每天他只煮一锅粥,等粥凉了之后将它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拌上一点韭菜和盐,就当作一顿饭。后来,他独自前往南京的应天书院读书。
在南京期间,范仲淹仍然昼夜苦读,晚上读书疲乏了,就用凉水浇脸,然后继续读。由于经济拮据,范仲淹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有时候连粥都喝不上。他的一位同窗知道之后,给他送来了许多饭菜,可是他一点都不碰,直到饭菜放坏。同窗问及原因,范仲淹解释说,他很感激同窗的厚意,但是如果他现在习惯了丰盛的食物,以后就喝不下粥了。
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来到南京。全城万人空巷,争睹天子容颜,只有范仲淹闭门读书。别人来叫他,他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就在第二年,他果真中了进士,见到了皇帝。
中进士之后,范仲淹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一上任,他就把母亲接来,赡养侍奉。两年后,他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这期间,他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不仅勤于政事,为民造福,而且刚正不阿,正直敢言,经常上书指出朝政的弊端。他的正直甚至影响了其他的大臣,很多人也学着他纷纷给皇帝提意见。
有一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发生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范仲淹请求皇帝派使者赈灾,可是皇帝不予理会,范仲淹直接说:“如果宫中一天不吃饭会怎么样?现在民间好几个地方缺少粮食,怎么可以置之不理?”皇帝顿时醒悟,马上派范仲淹前往灾区。
范仲淹经常给皇帝提意见,议论朝政,不仅惹得皇帝心里不快,也得罪了很多小人,因此他先后三次被贬。但是公道自在人心,范仲淹虽然被一贬再贬,声望却与日俱增。第一次被贬时,亲朋们为他送行,说:“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时,亲朋们说:“此行愈光。”第三次被贬还有人称赞他:“此行尤光。”范仲淹大笑说:“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于是,范仲淹就有了“三光大臣”的雅号。
虽然范仲淹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但是被贬官终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尤其是自己无辜被陷害,不得不远离家人,这更让范仲淹增加了几分忧愁。
这一年秋天,范仲淹又踏上了被贬的路。秋天的天空总是显得格外高远,几片白云悠悠地飘在空中,秋风吹来,黄叶落了一地。江水倒映着一片秋景,碧绿的水上笼罩着一层轻烟,那轻烟似乎也被染成了绿色。夕阳西下,水天一色,景色动人。但是范仲淹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因为他还在前往贬所的途中,他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在夕阳的余晖之外。
离家千里之遥,每到月明的时候,思乡之情就禁不住涌上了范仲淹的心头。他不知道家里人现在如何,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和他们再见。无奈,他只好早早入睡,希望在梦里能够回到家乡,见到日思夜想的家人。他不敢登楼望月,更不敢借酒浇愁,因为酒入愁肠,思乡的泪水就禁不住夺眶而出,无法抑制。范仲淹回到房间,铺纸提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苏幕遮》: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为人正直,敢提意见,范仲淹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他并不后悔,更不会改变,不管遭遇多少艰难,他都想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崔莺莺“山寨”了范仲淹的台词吗?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描写了自己被贬的痛苦,同时也描写了秋天的美景,尤其是前两句尤为后人称道。元朝的大剧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就化用了范仲淹这两句。
《西厢记》描写的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张君瑞路过大相国寺时,与随母亲来寺烧香的小姐崔莺莺相爱的故事。在故事里,相国夫人知道两人相爱之后,先是阻止,后来见阻止不成,就提出条件,要张君瑞先进京赶考,考中进士之后才能回来迎娶崔莺莺。无奈之下,张君瑞只好与崔莺莺长亭告别。临别时,崔莺莺满怀凄怆地唱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当然,这并不是崔莺莺“山寨”范仲淹,而是借用前人名句来表达此时自己的心情,这种方式也是在向前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