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谁落榜后写词发牢骚惹恼了皇帝?

谁落榜后写词发牢骚惹恼了皇帝?

书名:趣讲宋词·从南唐后主到醉翁词人作者名:夏昆本章字数:160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6

古代的读书人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是唐宋时期的科举是很难考的,尤其是进士科难度最大。当时有句话叫“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能考上进士都算年轻的。所以,古代像孔乙己那样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的读书人很多。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了个举人就激动得精神失常了。古代很多名家曾有过落榜经历,比如王维、杜甫、孟郊等。大多数人遭遇落榜,特别是前一两次落榜,都是比较淡定的,虽然黯然退场,但是准备下次再来。可是北宋的时候有一个人落榜了,却很不淡定,竟然写了一首词来发牢骚。结果这首词惹恼了皇帝,让他的仕途充满坎坷。这个写词的人就是柳永。

柳永原叫柳三变,出身于一个官宦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进士出身,他从小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聪明颖悟。

有过人的智商和父兄的榜样,柳永相信自己要考中进士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不料他考进士竟然落榜了!大受打击的柳永闷闷不乐,和大多数文人一样,他用诗词来发牢骚,表达心中的不平,但这首词却给他的仕途带来了更多的坎坷。这首词就是《鹤冲天》: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得十分好玩,明明是自己没考上进士,名落孙山,但是柳永不愿承认,说自己不过是偶然没能考中状元,仿佛自己考了榜眼探花似的。更好玩的是,他落榜了,不是替自己前途忧虑,而是替大宋王朝忧虑:哎呀呀,我们伟大的大宋竟然失去了我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才,那该怎么办呀……其实这些话都是煮熟的鸭子——嘴硬。柳永当然心知肚明是自己落榜了,这样写不过是自嘲,同时给自己打气而已。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都在科举考试中尝到过失败的滋味,柳永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他失败之后选择的道路和说的话却跟别人太不一样了。以前的人落榜之后,大多回到家乡,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期待下次再来。如果实在对科举失去信心了,还可以到山里当隐士,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柳永却不一样,他落榜之后,就整天跟歌伎们混在一起,流连于勾栏瓦肆、烟花柳巷,这在大多数读书人眼里是非常不成体统的。而且他还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反正没考上,为什么就不能放纵一下呢?甚至他还说中进士、当官这些都是“浮名”,还不如在酒店里听歌喝酒来得自在逍遥。

当然,柳永并不是说自己以后就不参加科举了,这首词只不过是他一时郁闷发发牢骚而已。可是他没想到,自己这样口没遮拦发的牢骚,竟然惹火了皇帝。

当他再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他的试卷已经通过了主考官的审核,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皇帝亲自批阅。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看到柳永的卷子,眉头就皱了起来,说道:“这个人不是说喜欢‘浅斟低唱’吗?还要进士这种‘浮名’干什么?干脆回去填词吧!”于是大笔一划,将柳永的名字划去——柳永又落榜了。

落榜后的柳永仍然没有收敛自己狂放嘴硬的性格,从此他宣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继续混迹于歌伎堆里,让那些看不惯他的人哭笑不得。但是,他的词却是当时传播最广的,据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说他是北宋当红的首席作词家,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苏轼是怎么评价柳永的?

柳永作品流传很广,当时有句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很多人认为柳永的词太俗,不能登大雅之堂,持这种观点的一般是士大夫。据说有一次在开封的一个酒店里,几个读书人一边喝酒一边指责柳永的词写得太俗,格调太低。旁边桌子的一个宦官听了很久,终于忍不住拿着纸笔跪在他们面前说:“各位大人认为柳七的词俗,何不亲自写几首不俗的词与他比较一下?”几个高谈阔论的读书人哑口无言,谁也不敢接过纸笔。大文豪苏轼对柳永评价却很高,曾说,有些人说柳永词俗,但是他的有些句子,如“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亚于唐代大诗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