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词为自己讨要待遇的是谁?
书名:趣讲宋词·从南唐后主到醉翁词人作者名:夏昆本章字数:96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6
沈佺期是初唐著名诗人,不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是名震当时的神童。在唐诗的发展上,沈佺期是有较大贡献的,他和同时期另一位诗人宋之问并称“沈宋”,后人称他们的诗是“沈宋之新声”。
唐代等级森严,对什么级别的官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四品五品的官员可以穿红袍,六品七品的官员穿绿袍,八品九品的官员只能穿青袍,如果胡乱穿衣的话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另外,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都要拿一个笏板,用来提醒自己一些容易忘记的政事。高级官员的笏板是象牙做的,低级官员的笏板则是用竹子或木头做的。
沈佺期原来在朝廷里当大官,穿的是红袍,拿的是象牙笏板,但是后来他因为犯罪被流放,自然就不能享受这些待遇了。沈佺期从流放之地被召回朝廷后,待遇一时还没有恢复。他想向皇帝请求恢复原来的待遇,又怕皇帝不允许,毕竟自己曾经犯过罪。这一天,他接到通知去参加皇帝的宴会。他想,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宴会上觥筹交错,君臣都十分高兴。酒过三巡之后,沈佺期对皇帝说:“今日君臣同欢,臣愿填词一首,为大家助兴。”皇帝很高兴,说:“爱卿速速填来。”于是沈佺期接过纸笔,填下了这首《回波乐》:
回波乐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这首词的意思是:我是罪臣沈佺期,曾经被流放到岭南,现在活着回来了。承蒙皇上大恩,我重新进入了朝廷官员的行列,不过我的袍子还没恢复以前的红袍,我的笏板也没有恢复以前的象牙笏板……
很明显,沈佺期是在借此向皇帝讨要待遇。要是在严肃的朝堂上,他的行为也许会被皇帝严词斥退,可这是在酒宴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开心,皇帝此时也不在意那么多了,马上下旨恢复了沈佺期着红袍、持象牙笏板的待遇。不仅如此,皇帝还特许沈佺期佩戴鱼袋。在当时,大臣佩鱼袋是需要特殊恩宠的,而沈佺期凭借一首词就得到了这样的待遇,真是让其他大臣羡慕嫉妒得很啊!
唐朝大臣佩鱼和佩龟是怎么回事?
朝臣佩鱼和佩龟是唐代章服制度的一部分。唐初时规定,朝廷高官可以佩戴鱼袋,到了武则天时期,又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佩戴金龟,唐中宗复位后又改为佩戴鱼袋。所以佩龟和佩鱼也是朝廷重臣的标志。
盛唐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据说,有一次他和李白一起喝酒,结账时才发现两个人都没有带钱,豪放不羁的贺知章竟然把腰间佩戴的金龟解下来作为抵押。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