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名的“贾生”是谁?
书名:趣讲唐诗·从香山居士到无题诗人作者名:夏昆本章字数:2151更新时间:2024-06-05 16:18:40
“生”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多用于读书人。比如这个人姓李,我们就称他“李生”,杜甫在写给李白的《不见》这首诗里就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当然,其他姓李的人我们也可以称为“李生”,这个词并不是李白独占的。但是在历史上,有个姓贾的人却把“贾生”这个词“独占”了,一说起“贾生”,人们便知道是说他,而绝不会是贾宝玉或其他什么姓贾的人。这个“贾生”指的是谁呢?
他就是西汉的贾谊。
贾谊为什么被称为“贾生”?这要从司马迁的《史记》说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写《史记》带有很浓重的个人好恶色彩,他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使用尊称,比如李广的传记就是《李将军列传》;项羽名籍,字羽,但是司马迁不称他的名而称他的字,因为在古代称字是对对方表示尊敬;同样,屈原名平,字原,出于对他的尊敬,司马迁也称他屈原而不称屈平。这种称呼方法后来一直沿用。而且,司马迁经常将时代不同但自己认为命运相似的人合在一起作传,和屈原并列的,就是贾谊。
屈原和贾谊,一个是楚国贵族,一个是汉代官员;一个贵为三闾大夫,曾起草楚国宪令,一个是西汉的太中大夫,曾向皇帝进献无数定国安邦之策。屈原死后七十八年,贾谊才出生。这样看来,屈原和贾谊两个人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司马迁却将两人并列,作《屈原贾生列传》,这不仅表现了司马迁对贾谊才华的高度认同,也说明在司马迁眼里,屈原和贾谊的命运是有共同点的。
贾谊是洛阳人,年少即以博学而闻名郡中,河南郡守吴公被提拔为廷尉的时候,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于是汉文帝征招贾谊,任命他为博士。
汉代的博士就是向皇帝提供国事咨询的,当时贾谊才二十出头,是最年轻的博士。每次汉文帝让大家商讨国家大事时,各位老先生还没说话,贾谊总是第一个发言,弄得老先生们只好在他说完之后尴尬地笑笑,并且大度地表示对贾谊才华的欣赏。汉文帝也十分欣赏贾谊,于是一年之内就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受到汉文帝的赏识,更是意气风发,积极参与朝廷大事,也越来越被汉文帝信任,于是,汉文帝打算再提拔贾谊,让他担任公卿。但是,汉文帝的建议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这么一个年轻人,刚当官不久,居然就要超过一帮老臣,这是老臣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汉文帝透露出提拔贾谊的想法后,老臣们纷纷上书激烈反对。汉文帝没有办法,只好放弃。而且由于老臣们的忌恨,贾谊在长安也待不下去了,于是汉文帝让他离开长安去长沙,担任长沙王的太傅,也就是老师。
被撵到长沙的贾谊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才华盖世却要被人陷害。长沙在战国时属于楚国,贾谊想起了楚国一个跟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大臣——屈原。于是,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着悼念屈原来抒发自己对世道不平的激愤之情。
贾谊去长沙三年后,汉文帝十分思念他,于是把他召进宫里,和他彻夜聊天。汉文帝越聊越起劲,多次把自己坐的席子前挪,想离贾谊近一点。
贾谊如此受汉文帝赏识,后来一定飞黄腾达了吧?并没有。因为汉文帝跟他聊的不是什么治国安邦的大事,而只是神仙鬼怪之类的无稽之谈。
贾谊的命运仍旧悲苦,后来,他改任梁怀王的太傅,可是梁怀王不小心骑马摔死了,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老师的责任,不久也郁郁而终。
贾谊的才华让人钦佩,而他的命运却令人同情。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诗评论贾谊。比如王安石的《贾生》说“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而评论贾谊最有名的一首诗,应该就是李商隐的这首了: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宣室原来指汉代皇宫的宣室殿,这里代指西汉朝廷。第一句是说朝廷到处寻找贤才,就连那些被贬的大臣也找了回来。在这些大臣当中,贾谊的才华是最出类拔萃的。皇帝和贾谊聊了一个晚上,其间多次把自己的席子往前挪。但这一切也不过是枉然。为什么呢?因为皇帝问的不是天下苍生的大事,而只问那些神仙鬼怪的无聊事情。
这首诗也是一首咏史诗。古人写咏史诗并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发出感叹,而是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思想。李商隐为什么要写《贾生》 ?这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关。
李商隐不到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困难,作为长子的李商隐就替人抄书挣钱以补贴家用。后来李商隐跟着一位叔父学习,十六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很好的文章,引起了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把李商隐收到门下,让他和自己的儿子——后来担任宰相的令狐绹一起学习,还资助李商隐的家庭。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在开成二年中了进士,那时他才二十多岁。可以说,令狐楚对李商隐是有知遇之恩的。
可是,后来李商隐的命运却饱经坎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李商隐年轻的时候,曾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手下当幕僚,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而这场婚姻就是李商隐命运坎坷的根源。
中唐之后,朝廷大臣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一派是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轮流把持朝政,互相争斗不休。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党,而他的岳父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党认为他是牛党的人,而牛党认为他是叛徒,所以李商隐不仅仕途坎坷,还被很多人认为是忘恩负义之人。
李商隐有满腹才华,却一生困顿,到处遭人白眼,命运和贾谊相似。李商隐把贾谊看作知己,从贾谊的命运中寻找慰藉,所以,就有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