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京华倦客谁人留

书名:一蓑烟雨任平生:宋朝词人的风华人生作者名:徐若央本章字数:2322更新时间:2024-05-31 17:39:38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那年,杨柳飞絮,十里长亭,周邦彦携着满心的疲倦,黯然离京。

离京之前,留下了这首《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这几句是写景,晨雾中,碧绿的柳枝随风飞舞。古老的堤上,曾多少次柳絮飘扬,送走一位位远行之人。词人也曾在这里为别人饯行,熟悉的地点,熟悉的杨柳,这一次,终于轮到了他。

他是钱塘人士,后入京为官,思乡之时,总会登高远望故乡的方向,虽望不见,但也心安。一年年,一岁岁,离乡的日子格外漫长,他早已厌倦了繁华的汴京,谁懂这位“京华倦客”的痛呢?长亭外,年去岁来,他折下无数柳枝递给好友,送别故人。那时候,他的心何其悲凉,该走的人走了,不该走的人也走了,偏生只有他留在原地,不得归去。

如今,他终得自由,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客船。

“闲寻旧踪迹”,船上,词人回忆旧时往事,想起寒食节前的一晚,佳人为他设宴饯行。席上,灯火昏黄,管弦凄凉,饮下一杯浊酒,皆化作断肠泪。人们谈起“梨花”“榆火”,他才知寒食将至,已是别期。

那晚的人,那晚的话,令他难以忘怀。汴京,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他在那里认识了红颜知己,又在那里遇见了阴险小人。此时,客船越行越远,他望着岸边,心中满是愁绪。“望人在天北”中的那个人,应是他最为留恋之人,也是他余生的牵挂。

他最是盼望离去,可离去之后,又是满心凄苦,愁恨堆积。河岸迂回曲折,渡口一片寂静,斜阳冉冉,春光无限。他又想起与那人月下漫步、桥头听笛的情形,沉思往事,只觉似梦一场,泪水湿了眼眶,不愿别人知晓,只能躲在无人的地方,独自流泪,偷偷拭去。

词人是孤独的,是矛盾的,是感性的。他明明爱着这座城,可又不想成为倦客;明明渴望离去,又不舍离去。或许,每个身在异乡的人都曾有过这种心情,初来时,满怀激情;离开时,满怀忧伤。

那年,他正官运亨通,偏偏在春风得意之时突然离去,其中缘由引人猜测,是因那桩风流公案,还是被形势所迫?

先说那桩公案。北宋末年,汴京出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名妓,名为李师师。她本姓王,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寺中老僧见她颇有慧根,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当时称佛门弟子为“师”,便叫她王师师。后来,父亲因罪而死,师师流落青楼,随青楼经营者李蕴的姓氏,改名李师师,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不过数年时间,便已成为名满京城的才妓,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文人雅士,皆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朝中不少官员都与她有过交集,比如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就连后宫佳丽三千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睹芳容。懂事的臣子知晓皇帝的心思,纷纷避嫌,不敢再见李师师,唯独周邦彦偏要在刀尖上行走,不仅夜会佳人,还为佳人吟诗作词。

那晚,周邦彦正与李师师把酒言欢,怎知皇帝突然叩门,周邦彦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惊慌之下,躲到了床下。赵佶走入房中,并未察觉出异样,他缓缓递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笑道:“这是江南进贡之橙,我特地带来给你。”

李师师接过橙子,先是拿起并刀划开橙皮,橙皮之香在空气中散开,接着纤纤玉指优雅地剥开鲜橙,再蘸着洁白似雪的吴地白盐,最后送入口中,细细品尝其中滋味。

尝过美食,李师师又点燃一支熏香,调弄手里的笙,与皇帝谈论起音律。不知不觉间,已到夜半三更天,李师师提醒道:“天色已晚,今夜官家要住在何处?屋外寒风凛冽,霜重露浓,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少有人行走。”

此番话透着挽留之意,美人有情,公子有意,自然愿意共度良宵。这边二人情意绵绵,那边周邦彦五味杂陈。次日,周邦彦写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词中所写正是那晚的事,经过词人的润色,更为缠绵。李师师仰慕周邦彦的才华,便亲自为这首词谱曲,并为客人清唱。不巧的是,皇帝再临青楼时,听见了《少年游》,知晓那晚房中另有他人,问是何人所作,李师师不敢欺君,只能道出周邦彦的名字。皇帝听后,龙颜震怒,立即罢黜周邦彦的官职,并逐出京城。

周邦彦因词生祸,李师师心中愧疚不已,离别之时,亲赴长亭,目送故人远去。回到青楼后,宋徽宗正在那里等她,知她去送周邦彦,并未怪罪,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他可有词留下?”

“有。”李师师点了点头,转身拿起玉琴,弹着忧伤的旋律,将这首《兰陵王》缓缓唱出。

宋徽宗听后,又生爱才之心,便派人将其召回,继续重用。

这段故事记载于宋代文人张端义的《贵耳集》,虽有杜撰的成分,但周邦彦、李师师、宋徽宗三人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若抛去故事不谈,只谈这首词的背景,也确是周邦彦离京时所作。

宋徽宗登基后,重视才学诗文,像周邦彦这种词坛大家本可以得到提拔,但官场险恶,帝王昏庸,心存正道之人如何生存?周邦彦不愿与奸臣蔡京合作,自称“京华倦客”,不得不远离朝廷是非。

那日,雾霭沉沉,折柳相送,他回望着京城,眼中有惆怅,有不舍,有怨恨,却还是坚定地转身,踏上去往异乡的路。顺昌、处州,他走了许多路,见了许多人,走走停停之时,也放下了过去。

徽宗宣和三年,周邦彦病逝于金陵。那时,大宋官场已是浑浊不堪,众人沉浸在盛世美梦之中,殊不知敌人的刀剑已经挥下。

六年后,宋徽宗被俘,大宋疆土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繁华,顷刻湮灭,百姓不再议论那些君臣旧闻,也无人再提起下落不明的李师师,所有人都在逃亡,或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