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生还掩故园扉
书名:人生得意须尽欢:唐朝诗人的乐游人生作者名:徐若央本章字数:1202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4
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那一年,孟浩然人生第一次踏入长安。
京城,似乎没有想象中美好,不见炊烟起,唯见繁华多,虽有贵人过,却无人情暖。
长安早春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长安城,开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自北辰而起,向外延伸。百姓歌颂着太平盛世,共乐于早春时节,一片祥和安宁。
冬雪消融,寒冰化尽,草木迎春到,花香伴美人,鸿鸟无数,莺语频频。那一刻,孟浩然沉浸在春风中,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甚至觉得,科举登第后,若是顺利,还能看一眼家乡的春柳。
可惜,那年的春风不是为他而来。
有些地方,越是向往,越是失望。他走过长街,进过朱门,望过宫阙,见过公卿。看尽了长安百态,便也知晓了世间规则。果然,他落榜了,一切似在意料之中,便也不觉失落。
他迷茫地走在喧闹的街头,听着朱楼传来丝竹声,望着少年手中的纸鸢,不知去往何方。他已经四十岁了,若是放弃长安,便等于放弃了所有。
终究是,不甘心。他留在了长安,并且与王维结为忘年之交。
有一日,王维邀孟浩然入内署,忽逢玄宗至,孟浩然慌张不已,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告。
唐玄宗笑道:“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于是,玄宗命相见,并令其赋诗。
孟浩然竟吟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不才明主弃”一句触怒了玄宗:这分明是在怨恨陛下不识人才。
玄宗听后,冷声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经此一事,孟浩然彻底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次年,孟浩然走了,离开了一生向往的长安城。
归去时,古道凄凉,忍别挚友,他写下《留别王侍御维》,既是离别之作,也是失意之作。
昔日,他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嗟伏”,无人敢言。如今,名落孙山,门前冷落,车马渐疏。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一个落第之人,何人理睬,何人相伴?长安如此寂寥,又为何要久留呢?他只能归去,回到襄阳,那个无所忧虑的地方。
长亭外,王维问:“日后,有何打算?”
孟浩然道:“寻芳草而去。”
寻芳草,暗指归隐山林。既然无法前行至远方,便只能退回到原点。
只是可惜,他们将要分离。
诗人叹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世间之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谁肯真心相助?唯有知音罢了!高山流水,知音难寻,此去,青山千里,望断归程,他又该信任谁?
他只想守着寂寞,紧掩柴门,与俗世远隔,了此一生。
看透了,也就放下了。
长安很好,可并不适合所有人。若青山不待,便赴沧海。我们生来便是自由的,不该被束缚,不该被剥离,只有放下俗世中的执念,才能回归自然。那时候,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与旁人无关。
如果前方已无路,不妨回身看看,或许,来时的路上,还有满是花开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