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天地悠悠独此身

书名:人生得意须尽欢:唐朝诗人的乐游人生作者名:徐若央本章字数:2586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4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长安城又出了一桩趣事。

听闻,有人于城中卖琴,欲售千两银。琴是好琴,价是高价,围观者只能“叹而羡之,叹身无纹银,羡琴之精巧”。

这时,人群中有一位富家公子,高声喊道:“吾欲买之。”

众人皆奇,循声而望,只见公子衣冠楚楚,腰系美玉,随手掷千金。众人围了上去,想一睹公子抚琴。

公子并未抚琴,只道某日某地“聚众人而现其声”。

当日,众人皆至,厅堂之上,竟围了数百人。不多时,公子出现,微微欠身,众人正欲侧耳聆听之际,只见公子忽然将琴举起,重重地摔在地上,一瞬间,弦断琴裂,众人哗然。

公子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

众人还未回过神来,他已将诗文拿出,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

这位公子,便是陈子昂。

他是何人?他从哪里来?茶余饭后,众人纷纷谈起他的过往。

其实,他也有一段年少轻狂的时光。他生于富庶人家,如许多纨绔子弟一样,整日游手好闲,任侠使气。十七八岁的年纪,还不知读书识字,无所事事,无所追求。后来,他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发奋攻读,博览群书。

他出三峡,北上长安,入国子监学习,并参加科举。第一次落第后,他并未消沉,而是回到故里,刻苦攻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学有所成后,他再次入京应试,再次名落孙山,直到“摔琴”一事后,才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摔琴”后,人们都记住了这个名字——陈子昂。他就这样华丽且张扬地踏入了大唐官场。

那年,武则天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麟台正字。

他以为自己终于在长安谋得了一席之地。怎奈,期待虽美好,现实却残忍。这世上哪有什么平步青云?他拼尽全力,也不过是权贵脚下的蝼蚁。任职期间,他屡次上书,却从未被采纳,甚至还因“逆党”株连而被判入狱。出狱后,他心灰意冷,早已没了从前的斗志。

这命运,又撕碎了一颗真诚的心……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攻陷营州,陈子昂被任命为参谋,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讨伐契丹。

这位建安王的身份极其尊贵,乃是武则天的侄子,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隔房兄弟,他为人轻率,刚愎自用,倚恃着武家的权势,目空一切,一意孤行,致使全军屡战屡败。

陈子昂力主遣万人作前驱击退敌军,武攸宜不允,而后,陈子昂又向其进言,武攸宜仍不听,反而将他降为军曹。

苦闷之时,陈子昂独自登上蓟北楼,赋诗数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首《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乃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战国策·燕策一》中记载,燕昭王即位后,求贤若渴,故去见郭隗,向其请教如何求得贤良之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听闻,古时有位君主,愿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过去,还未得到。君主的内侍便自告奋勇去买马,君主应允。内侍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发现了千里马,可是将欲买时,马已死。内侍便用五百金买其尸骨,献给君主。君主闻之,大怒道:“我所求是活马,你怎能以五百金买死马?”内侍答道:“大王舍得花五百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相信,大王是真心实意想买马,日后,必然会引得天下人来卖马。”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三匹千里马。

这便是“千金买骨”的故事。郭隗讲完故事,又道:“大王若是真心求贤,也应如买马的君主一般,让天下人知晓您的心意。大王可先从我开始,若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那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此言有理,立即拜郭隗为师,并修筑了“黄金台”,广纳人才。不久,燕国便人才济济。

如今,空留幽州台,难闻古人言,胸中纵万古,眼底无一人。

陈子昂的心中有万语千言,却只化为了这二十二个字。

“前不见古人”,往前,不见礼贤下士的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后,不见求才若渴的明君。

谁能懂得他的寂寞?若你处于人群之中,你一定不懂这种寂寞;若你隔绝尘世之外,你也一定不懂这种寂寞——这种天地间独自伤感的寂寞,这种宿命里卑如尘埃的寂寞。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着,天地苍茫,悠悠无限,便悲从中来,怆然落泪。于天地而言,人类何其渺小;于君主而言,诗人何其卑微。

那日,幽州台上,陈子昂还作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由《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等七首诗组成。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幽州台上,远眺山河,那一刻,他是多么向往那个时代。燕昭王礼遇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或许,那时朝堂之中也有明争暗斗,但至少君主贤明,臣子无憾。可恨,生不逢时,他遇不到那样的君主,也遇不到那样的同僚。

长安城,于天下而言,的确伟大;于他而言,却是囹圄。

这一次,他真的厌倦了。

其实,许多复杂的事情,总是于某个瞬间便忽然想通了。当一个臣子懂得了帝王之术,何尝不是一种救赎!至少,他不会再困惑,也不会再迷茫,他清醒地认识到,居庙堂者,一切皆是帝王所给,一切也皆是帝王所毁。他拼尽一生所追求的荣耀与尊重,不过是帝王眼中的浮云。

帝王,从不会在意一个弃子的生死。其实,他不过是飞蛾扑火,明知必死无疑,却偏偏要向死而活。

多年后,他在绝望中等到了自己的结局。

沈亚之在《上九江郑使君书》中言:“自乔知之、陈子昂受命通西北两塞,封玉门关,戎虏遁避,而无酬劳之命。斯盖大有之时,体臣之常理也。然乔死于谗,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

“陈死于枉”,他被人陷害致死,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迫害其入狱。

狱中,陈子昂为自己卜了一卦,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

不久以后,他果然死在了狱中,时年四十二岁。

当年的谦谦君子,若知晓结局这般凄凉,还会不会千金买琴?

回首浮生,说来都是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