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拿什么警诫官员最有效(2)
书名:桃花扇底看前朝作者名:许石林本章字数:1701更新时间:2024-06-05 16:07:11
北魏外戚冯聿,他的父亲叫冯熙,他的姑姑就是北魏的冯太后。冯太后和哥哥冯熙年轻的时候因经历战乱失散多年,后来又团圆了,所以感情特别好,冯太后对娘家的照顾也特别细致。冯熙可能是因为流落在他乡,挨过饿,如今荣华富贵,明明吃饱了才睡,可是却常常做梦给饿醒,所以被封“肥如侯”,又封昌黎王。冯熙享受荣华富贵,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北魏孝文帝,一个当了皇后,后被废,第二个女儿又被立为皇后,三女儿被封左昭仪。冯熙的嫡长子冯诞娶了乐安公主为妻,拜将军,封南平王。冯家当官的特别多,冯聿不算官最大的,但也有这些头衔:给事黄门侍郎、太中大夫、征虏将军、兖州刺史、信都伯。冯熙死后,孝文帝一再为他追加荣誉,还亲自给他写了墓志铭。这荣耀谁比得了?
人在得意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危机意识,一般人也不提醒人家有潜在的危机,说人家不爱听的话,人家还以为你羡慕忌妒,专门扫人家的兴呢。所以,一般人都是顺情说好话,让得意的人更得意、更高兴,让得意的人一见到你就能彰显他的成功、得意。
但是,冯聿和另外一个官员崔光同在一个衙门上班,崔光经常对冯聿说:老冯啊!你们家现在富贵太盛了,一定会衰落的!
冯聿听了果然不高兴,说:老崔,你怎么回事?我们冯家跟你关系不错,你怎么老是咒我们家呢?
崔光说:这不是咒,我是以自古以来的事理推论,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提醒一下老哥你嘛!
同样,也有上司警诫下属的。
北周长孙俭调任荆州刺史,刚一到任,老百姓就上访告状,告郑县县令泉璨。长孙俭召开荆州官员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将调查泉璨的事公之于众,之后自己脱去上衣,跪在主席台上,让人用荆条抽打自己。抽打完了,他说:作为一州行政长官,有教育各级官员的职责;现在泉璨犯了错误,责任首先要由我来承担,是我没有教育好泉璨。
有人插话说:泉璨又不是您提拔的,您是刚刚到任,怎么能负这个责任?要负,也是您的前任负责嘛。您怎么一上任就在自己头上引爆一个地雷?
长孙俭说:我是荆州刺史,我就该负这个责任!这不是我长孙俭负责任,这是荆州刺史在负责任。这就是官场游戏规则!不能到了该由你这个职位负责任的时候,你就说当时我还没有来,我不了解情况。不能这么说!人跟职位不能分开来说,除非你不当这个官。否则,咱们解决问题就永远没有办法,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源头和依据。咱们有的官员,在一个地方当官,做了很多错事、坏事,但是他的错误在他离任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全面充分地显现出来,他一拍屁股走了、升职了或退休了,他犯下的错误和政策失误就永远没有人追究了,后来继任者也不承担,这叫什么规矩?难道没人承担,这事就完了?难道当官就永远正确,倒霉的只有朝廷和老百姓吗?这就是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长孙俭自严如此,于是“属城肃励”。
父子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警诫,皇帝有没有人给他警诫?皇帝有没有内心所忌惮的?有。就拿著名的荒淫无道昏君隋炀帝来说吧。
隋炀帝住在显仁宫,他命令所有的侍卫没有他的旨意不得离开岗位,不值班的时候就在营房待着。可是,有一次,卫士长让一个没上班的侍卫外出办了点事。隋炀帝知道了,大怒,命人将卫士长押送到大理寺,并指示:杀头。大理寺少卿源师对隋炀帝从容奏道:陛下您指示杀了卫士长,臣奉命执行就是。这也不用多讨论,谁爱说啥说啥。可是,这个案子既然交给我们大理寺审讯,我们就应该按照朝廷的法律来审问定罪。您现在给大理寺指示杀了卫士长,臣等遵旨。臣斗胆问一句:今后如果还有卫士犯了同样的错误,您是亲自下指示呢,还是让我们大理寺审讯定罪?您亲自下指示那还用我们审讯干什么?交给我们审讯,可是按照法律衡量,不一定是杀头,今天咱们要不要把法律改了?如果让大理寺今后审问定刑,而您今天的旨意又成为一个典型先例,怎么办?请皇上明察。隋炀帝被这样一问,警醒了,挥挥手,放了那个卫士长。
从前皇帝临朝,有左右史官,记录其言行。每当臣下奏事,与皇帝对答,每一句话都有记录,这也是皇帝非常忌惮的制度。皇帝也是很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史官记录在案的。皇权独断,独断就只能由一人负责。所以,大理寺少卿源师这样奏事廷对,自然是借助了皇帝负责这一制度,让隋炀帝有所警醒和忌惮,使其不能因气使权,乱了规矩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