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对贪官宽宥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书名:桃花扇底看前朝作者名:许石林本章字数:1707更新时间:2024-06-05 16:07:10
卢焯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员,从雍正十二年,卢焯等人被弹劾。随后,朝廷的调查组到了浙江,将卢焯调到外地,案件牵涉浙江杭嘉湖道吕守曾和嘉兴知府杨景震。
吕守曾此时已经调到山西任布政使,得知被调查,自杀了。当时,杭州的老百姓不知情,还为卢焯一案叫屈,说卢大人是个有才干的人、有能力的官。甚至有人说,即便他自己贪污,但有工作能力的官员贪污一点点也没关系嘛,如此等等。闹事者还把副都统衙门前的鼓都毁坏了。乾隆帝闻奏,问近臣如何处理。近臣有言:山西布政使吕守曾都自杀了,就将案件推到他身上,慢慢地不了了之,对其他官员严加训诫,令其退赃,后逐渐降级处置,这样一来,朝廷保全脸面的同时,也能息事安民。乾隆没有听这个建议,斥责道:官员企图以自杀掩盖罪行,逼迫朝廷,又或妄图以一人之死而永葆妻子荣贵,掩盖其他同案犯,不唯毫无廉耻,还是大逆不道。遂下令严查。最后将卢焯和杨景震“以坐赃判处绞刑监候”。
乾隆二十二年,云贵总督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商量了一个敛财的好办法:以给朝廷、给皇帝进贡金炉的名义,收购云贵境内的黄金,其间大肆压低金价,中饱私囊,弄得吏民皆怨。眼看民怨沸腾,郭一裕吓坏了,为掩盖罪行自保,抢先上奏章参劾自己的同伙、上级恒文。乾隆帝派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率领调查组调查。经查属实。遂将恒文逮捕进京,乾隆帝面斥之,“宣谕赐自尽”。恒文临死,供出郭一裕是同谋并且是发起人,是创意者。乾隆又斥责郭,“命夺职,发军台效力”。同时对云贵当地十五名知情不报的官员,予以各降一级的处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一般人根本“知”不了,做不到“知”。自古大奸大贪者,多为大才之人。唐穆宗时,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当死,由于李多年在朝廷内外给自己经营人际关系,为他说情的人很多,都说他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干、有政绩的官员,也为朝廷、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唐穆宗见那么多人为李直臣说情,也慢慢地动摇了。他对御史中丞牛僧孺说:那么多人都说李直臣是个有才干、有政绩的官,这一次朕想饶了他……
牛僧孺慢慢回话:是的,他是有才,但他的有才,却在于拿着朝廷的俸禄,掌握着地方财政大权,为自己结交各种关系,“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即朝廷的法律,就是要约束那些聪明有才智的人,不让他们妄逞才智。难道像安禄山这样乱天下的反贼不是有才的人吗?
唐穆宗听了牛僧孺的话,便下旨诛杀李直臣,同时声明有敢再为其关说者,朝廷派调查组调查,吓得谁也不敢出声了。
后唐明宗李嗣源非常痛恨贪官,在他当皇帝的七年里,处治了不少贪官。比如他的亲密旧部将的儿子史彦珣贪赃,很多人为其求情,同时史彦珣还是李嗣源的外甥女婿,是皇亲。李嗣源却说:咱们是沙陀人供奉官丁某,掌握着朝廷的仓库,却监守自盗,以公款结交各种关系,投资经营,非法获利无数。案发后,很多人为他求情,李嗣源说:“食我厚禄,盗我仓储,苏秦复生,说我不得!”并戮之。
由于李嗣源认真治理,五代时期的后唐,被称为“小康之世”。当政者一认真,再混乱的天下都很快呈现风气向良好淳厚变化的景象。
古人治贪,不可谓不严。上古有五刑,曰:“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后在五刑外,又增加了流放,作为宽宥。在古代,当贪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对贪官也绝不容情。大定十二年,有女真贵族官员贪赃,畏罪自杀于监狱,金世宗下旨说:不把他的尸体丢在街上任人踩踏,就算是厚葬了吧。贫穷的人沦为盗贼,可能是迫不得已,他都当官了,还贪赃,人不但坏,而且愚蠢。
宋朝范仲淹针对那些宽宥贪官、同情贪官自杀的现象,说了一句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意思是说:一个贪官服罪,或畏罪自杀,痛哭的是贪官一家;而徇私枉法,屈法惠奸,让贪官一家不哭,杀伤的却是天下人心,杀伤的是人们对国家和未来的希望,所以这是一路哭。两者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有人说,古代那么严厉处治贪官,不也没消灭贪污吗?这是心里有了妄念的人才有的说法,这种人当官也必是贪官。须知治贪如洗衣,衣服污脏,在所难免,故要勤洗;要实在破旧不堪洗,就应抛弃。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一种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