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庄子真义内篇第六(1)

庄子真义内篇第六(1)

书名:庄子真义作者名:杨广学本章字数:256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4

大宗师

题解

大,动词,尊崇。宗,本源。师,法则所出。大道之宗为万物唯一源头,也就是人之根本师法。以道为师,闻道而行,方可与造物者为人。先有真人,后有真知,有源泉才有活水。忘名忘义,游于天地之一气,同于大通,乃至人修行正途。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今译

知道什么是天的创造,知道什么是人的作为,乃是知的极限。知道天的创造,人就可以遵循天性生存。知道什么是人的作为,就可以用自己智慧之所知,来滋养智慧所不知,这样就可以尽享健康自然的年寿,而不会中途夭折。这是知的极致。

虽然如此,还是会有难题。知识总是依待一定的条件,条件具备了才可能判断其恰当性。而所依待的条件,恰恰是不确定的。如何才能弄清楚我所说的“天”不是“人”,我所说的“人”不是“天”?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失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闲也,悗乎其忘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今译

可见,必须首先有真人,而后才能有真知。什么是真人?古代的真人,不靠人多势众而欺压少数,不用成绩自我夸耀,不以谋划治人为事功。如此真人,不因失误而追悔,不以有知而自满;如此真人,自可登高望远,无惧水深流急,不惧炎火炽热。真人之真知,超越外界的纷纭变化,故而能进入大道的纯一境界。

古代的真人,睡眠时不做梦,醒来后无忧愁;饮食不必精美,呼吸细长幽深。真人的呼吸,从脚踵开始运息;众人的呼吸,是用咽喉作风箱。臣服于人的卑躬屈膝者,嗓子眼如同堵满了秽物,说话就像是呕吐。嗜欲深的人,天然的机能就浅薄。

古代的真人,不知贪恋生,不知惧怕死。出生世间不欢欣,归入大隐不抗拒。随顺时机倏忽而往,随顺时机倏忽而来,如此而已。不忘来时的本然源头,不问终将归于何处;禀受天赋的生命,珍惜有之;若有失误,则时时复真归朴。这叫作不用私心去损害大道,不用人力去助长自然。这样的人,就是真人。真人,心灵虚静空明,容貌安然静好,额头舒展开阔;真人,像秋天一样清爽,像春天一样温馨,喜怒变化与四时相通,与物相得,与人相契,超迈各种分际和区隔。

所以,圣人对待兵事,宁愿亡国也不愿失去人心。利泽施与万世,不是有意要去爱人。乐于忙着跟人交往的,不是圣人;有亲疏远近分别的,不是仁人;背离天时地势的,不是贤人;不能打通利害关节的,不是君子;追求名誉而失去自我的,不是士子;不慎而轻身送命的,不是会办事的差人。与此相比,更差的还有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他们都是殉名而丧实,甘心让人役使自己,只是适他人之适,而不知自适其适。

古代的真人,与人相宜却不结同党;如同财富不足却安于不足,而无所取于人;待人接物有棱有角,而不死板刻薄;气血充盈而神色不自夸;神采容光,似乎天天有喜事;因境遇迫近而行动,好像出于不得已;心态平和,面色愉悦,安于自己的本然之性;心胸开阔而泰然无际,精神高迈而与世无争;蕴含光辉而不外显,闲适无虑而自适;常见他寂寂默默而几乎忘言。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宽容可以离祸;以礼为翼,悠游可以入世;以知为时,可以接人应事;以德为循,就如同善行者逍遥而登高,而不像世人以为的全靠勤苦行路。

所以,真人所认定的好,是一贯的,他所认定的不好,也是一贯的。他的一,是一贯的;他的不一,也是一贯的。其一,与天合,其不一,与人合。能做到天与人不相抵触,彼与此不处于对立的两端,就达到了真人的标准。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今译

生和死,是人的命运,难以预知;而生死交替,又如同白天和黑夜的轮换,有必然的常态。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无可更改的,万物实情皆有天然的规律。人皆以天为父,敬爱它,亲近它,更何况那个卓然超越的道!有人认为世间君主高于自己,愿意轻身冒死以尽忠,更何况那个真实无假的道呢!

泉水干涸了,鱼群裸露在陆地上,它们彼此以口水来相互润湿。与其相濡以沫,不如在大江大湖里自在悠游,彼此相忘。人们赞美唐尧,非议夏桀,不如二者俱忘,融于自然,化于大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