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庄子真义内篇第一(1)
书名:庄子真义作者名:杨广学本章字数:230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4
逍遥游
题解
逍,消散,至于无形无迹则万物俱泯。遥,高远,至于清虚芴漠则时空无极。至小无内,至大无外,故天地一气。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故可神游无垠:乘正气,驭变化,游心于无何有之乡,无古无今而达致生死一条,葆全纯粹之天真,而会通大化,故无往而不适。庄子开篇处,即树立精神自由之形而上宗旨,磅礴之气超迈万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激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鸒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榠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终北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和,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译
在雾气弥漫的北冥幽深处,有一条鱼,名叫鲲。鲲的身体十分巨大,不知其尽头,大概要以千里来丈量。鲲变化而为一只鸟,名叫鹏。鹏的背,望不到边际,大概要以千里来丈量。大鹏奋起而飞,展开双翼,如同遮蔽天际的乌云。到了海潮运动的季节,大鹏将要向南冥迁徙。南冥,是一个高远无边的天池。
齐谐擅长记载奇闻异事。他说:“大鹏要飞往南冥,激起水浪三千里,团聚风势,盘旋而起,直上云霄九万里,乘上六个月为一息的海运飓风,向南方云游。”
野马在大地上奔跑,尘埃在虚空中浮游,都是由造物者的呼吸吹动的。从地上遥望天穹,莽莽苍苍一片深蓝,那果真是天的本色吗?天空高远,是不是没有边际呢?那么,从高远的天上往下俯看大地,想必也是同样的情形吧?
如果水积得不深,就无力托负起大舟。在院子的凹坑里倒一杯水,能浮起一颗草芥作小舟;要是放下一只陶杯,就一定会沉底:那是因为池水太浅,而舟船太大了。风如果积聚不厚,就无力托负大鹏。所以,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羽翼下面有长风,不断培厚风背,于是负青天而无所阻遏,云游高远,直飞南冥。
夏蝉和山鸠看到了,忍不住笑起来,说:“我们疾走几步,腾跳几下,也能飞起来呀!稍稍用力就能飞到榆树、檀树的高枝上。有时候我们气力不足,飞不动了,跌落在地上,那也没什么要紧呀!何必要飞上九万里高空,去往那遥远未知的南方呢?”
人们到野外游玩,要带足三餐的食物,回到家里,肚子还是圆鼓鼓的。出行百里之外,要通宵来制作干粮。长途跋涉去千里之外,要提前三个月就预备给养。这两只小动物能知道什么呢?
小知者和大知者,不在同一个世界;短寿者和长寿者,也不在同一个世界。凭什么知道这一点呢?见光即死的朝菌不知月亮有圆缺,秋凉即死的夏蝉不知一年有四季。这是说小年的境界。楚国之南有榠灵木,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时代巨大无比的橓华木,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是说大年的境界。彭祖以长寿闻名天下,如今众人竟然纷纷要与他比肩,岂不可悲!
商汤曾经请教夏棘,夏棘也是这样说。汤问:“上下四方,有无极限?”棘说:“无极之外,还是无极!”
北极之北,有巨冥,那是一个广漠无边的天池。天冥中有鱼,体长要用千里来衡量,看不到边际;它的名字叫鲲。天冥中有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一样高高隆起,双翼展开像是遮天蔽日的乌云。大鹏扶风而盘旋,高上九万里,跨越云气,负起青天,然后一直向南,飞往南冥。沼泽中的鴳雀看到了,聚在一起讥笑,它们说:“大鹏要飞往何处去呢?我辈向上飞跃,不过数丈就落下来,在蓬蒿和芦苇之间往来穿梭,也可以算得上善于飞翔了吧!那大鹏还想要怎样呢?”
这表明,小和大,境界的确有分别!
所以,有人的知见,可以胜任一个行业的职守;有人的行为,可以作为一乡的表率;有人的德性,适合辅助君主而获得一国民众的信任。这些人自视甚高,如同沾沾自喜的夏蝉、山鸠和鴳雀一般。
看到这些人自以为是的样子,宋荣子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整个世界都一起来加以赞誉,宋荣子不会因此而奋勉;众人一起来加以非难,他也不会因此而颓丧。认定了内与外的分别,分清了宠与辱的界限,对分外之事不问也不闻;对于那些世俗的名声,他哪里会去汲汲以求呢?虽然如此,宋荣子的建树还显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