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五章 英宗赵曙 第三节 励精图治:力图成为有为之君

第五章 英宗赵曙 第三节 励精图治:力图成为有为之君

书名: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作者名:游彪本章字数:140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3

英宗虽然多病,行事甚至有些荒唐,但刚继位时,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有为皇帝的风范。仁宗暴亡,医官应当负有责任,于是,主要的两名医官被英宗逐出皇宫,送边远州县编管,其他一些医官,唯恐也遭贬谪,便在英宗面前求情,说:“先皇起初吃这两人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不幸去世,乃是天命,非医官力所能及。”英宗正色道:“我听说这两个人都是由两府推荐的。”左右人道:“正是。”英宗便道:“如这样,我就不管了,都交给两府去裁决吧。”众医官一听,都吓得魂飞魄散,暗暗惊叹新皇帝的精明与果断。显然,英宗行事,很有些雷厉风行的风格,与滥施仁政的仁宗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英宗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当时,辅臣奏事,英宗每每详细询问事情始末,方才裁决,处理政务非常认真。

更重要的是,英宗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面对积弱积贫的国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一次,英宗问欧阳修道:“近日屡有天灾,言事者多称是因为朝廷不能进贤任能,不知这是为何?”欧阳修回答:“近年进贤之路的确太窄,我也常常与韩琦讨论此事。”可见欧阳修是有备而来,乘机进行劝谏。英宗很是惊讶,忙问道:“此话怎讲?中书经常推荐一些人,我不是也大都加以任用了吗?”显然英宗对自己的用人政策还是比较满意的。欧阳修却指出了问题的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官家亲政以来,自己和韩琦、富弼有感皇恩,精心挑选内外官员,而官家也用人不疑,这是过去所不能比的,但所选之人多为擅长于钱粮刑名的强干之才,并非文学之士。欧阳修的这番话,先对英宗的知人善任大加褒赞,转而指出了以前所选人才过于单一的问题。英宗听罢深有所悟,决定广泛招揽人才,韩琦、欧阳修等人举荐了20人以应馆阁之职,英宗令均予召试。韩琦等人开始还认为选的人太多,英宗道:“我既然要你们举荐,为的就是从中选贤,岂能嫌多?”可见英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迫切心情,他对以前旧的选任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甚至走得比当时劝说英宗力图改革的欧阳修等人还要远、还要快。

不仅如此,英宗还非常重视书籍的编写和整理。治平元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英宗,英宗对此大加赞赏。两年以后的治平三年,司马光依据《史记》,参以他书写成《通志》八卷,大约即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英宗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他鼓励司马光继续编写下去,等书成之后再颁赐新书名。他还同意了司马光自己选聘助手并组织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机构―书局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崇文院是北宋的国家图书馆,下设秘阁与“三馆”,“三馆”即昭文馆、史馆、集贤院,这些都是皇家藏书之处。其中秘阁所藏尤为精品,有从“三馆”中挑选出的万卷珍本书以及皇帝收藏的古玩和墨迹。龙图阁、天章阁是太宗、真宗的纪念馆,所藏除二人的真迹、文集外,还有图书、典籍等重要文物。不仅如此,英宗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英宗皇帝的批示,极大地改善了司马光编修史书的条件,使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自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司马光为了报答英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在此后漫长的19年里,将全部精力都耗在《资治通鉴》这部巨著的编纂上。应该说,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最后编成也有英宗赵曙的一份功劳。

虽然英宗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空有一番抱负无从施展,但给他的儿子神宗留下了机会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