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遮放、芒市、龙陵间战斗

遮放、芒市、龙陵间战斗

书名:惠通桥之战作者名:余戈本章字数:455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3

(1942年5月3日—5月5日)

且将笔墨继续聚焦于滇缅公路。

如前所述,5月3日下午,日军第56师团长渡边正夫以抵达战场的坂口支队(第146联队基干)接替松本部队(第148联队)攻击畹町,而后继续向怒江一线实施追击。渡边正夫之所以作如此部署变更,是因为他认为坂口支队的编组较适合独立执行任务。第146联队仍以第3大队为前锋,第3大队以第10中队为尖兵,在3日夜攻占戛中后继续向遮放追击。第10中队指挥班长、军曹中原信夫口述道:

接近遮放时,平野第3小队向遮放桥上游迂回,在隐秘的情况下成功渡河,突破中国军队哨兵之后,袭击桥上的警戒兵。山口第2小队乘机秘密潜入村落内,乘虚而入消灭了营中熟睡中的中国士兵。中队的攻击战果大大超过了预期。这时候,四月的弯月还挂在西山头上。从山峰到山脚全都被雾笼罩住了,气温很低。中队集结在村落的中心地带。后续部队也终于排除了坦克以及沿途的障碍物,正向着遮放急行军。先发的卡车为中队运来了饭团和装备。在此地宿营的中国军队,似乎完全没有料到我们已经攻到了遮放,正拿着炊事器具聚集在河边准备早饭。我们向着他们喊道:“来!来!”他们慢悠悠地靠了过来,当发现我们是日本兵之后,只能举手投降。我们杀了个痛快。其实,也可以放过他们。

然后,中队继续担当尖兵,前往占领芒市的桥梁。虽然中队已经可以把尖兵任务交给其他中队了,但是第3大队长松本治中佐看我们现在战意正旺,命令我们中队继续前进。可见其作为指挥官用兵的机敏之处。我们尖兵乘坐卡车,于6时(日本时间,当地时间4时)左右开始按照山口第2小队、平野第3小队、第1小队及中队指挥班的顺序从遮放出发,在北方山脚下的平地上发现了中方露营部队。山口第2小队、平野第3小队下车后散开,中队长以下开始部署攻击。中国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弄得狼狈不堪,有的逃到了山林里,有的逃到了公路上,有的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这时候,后方部队开始了炮火支援(其实这时候不需要炮火支援),但炮弹击中了我中队。第2小队第3分队木下恒政一等兵的上身和小腿中了弹片,骨头碎了,惨不忍睹,不一会儿就因出血过多而死。我们挥着日之丸旗大声向后方喊叫,让他们停止射击。再悔恨也没办法,这就是战场……命令部队不要追击,迅速前去占领遮放山(三台山)。

在遮放山的一角发现了中国军队的坦克,如果我们被挡在这里的话,便无法去占领芒市桥梁了。此时不能有一刻犹豫,我们决定突击。我亲自在先头指挥。但是中国军队的坦克没有任何动静,也不射击。难道坦克兵睡着了?原来是已经逃走了。把坦克留给后续部队处理,我们继续向芒市急行军……

——中原信夫提及在三台山上的这辆坦克,在第5军装甲兵团团长胡献群撰述中亦有下落:

(5月4日)第一车队有战车一辆,行至芒市附近,发生故障,不能行驶,其乘员智济生、钱安生等三人,徘徊左右,竭力修理。有自畹町前线奔回者告之曰:“敌追至矣,距此不过一公里耳,不去将为俘虏。”乘员答曰:“车在此,我何可去。”已而,敌果至,乘员三人,即上车炮击之,毙敌十余人。敌又从左翼高山上绕道来袭,山太高,战车上之枪炮仰角太小,不能射击。乘员三人见实不能支,乃将机枪炮闩与潜望镜拆卸,下车用手榴弹将车炸毁而走,走未远,将渡河,被敌发觉,两人不幸中弹而牺牲,一人携武器越荒山穷壑逃遁而归。

经两相比对可知,我方坦克成员弃车逃出后夸张演绎了战斗事迹。

下了遮放山之后,芒市的平野展现在了眼前。公路上飘着黑烟,桥梁(果朗河桥)已经着火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把桥梁挽救下来。尽人事听天命,哪怕还能留下桥墩也行。汽车拼命向着桥的方向行驶。士兵们脱下上衣用树枝灭火,经过全力扑救之后总算把火灭掉了。要想让车辆通过的话,必须加固桥梁,所以只能要求工兵队支援。前方芒市的街道上,人马的队列延绵着向北、西、东方向移动,不知道是军人还是平民。第3机关枪小队过桥后,开始向着人群射击,横队中倒下了一大片,重机枪的优良性能和射手的技术,发挥了很大威力……中队欲一扫芒市的中国军队,大队命令在原地待命。此时,为5月4日正午时分。

5月4日凌晨1时,林蔚率参谋团将向龙陵转进之际,工兵总指挥马崇六报称,独立工兵第24营此前由昆明奉调输送入缅,本日(4日)可到保山,请依目前情况给予任务。林蔚考虑后感到,如令该营开至芒市至龙陵间之南天门破路,已为时间所不允许;遂决定令其爆破惠通桥,并令马崇六先往该处督率,务以最迅速手段完成爆破准备。林蔚自评:“此一处置,实为后来断敌深入及演成对峙之最大关键。盖惠通桥两岸大山壁立,此桥一破,敌车队即无法绕越,而桥长80余米,亦非如缅甸境内各小铁桥之容易修复也。”

当日上午,遮放、龙陵间车辆极为拥塞。9时10分,林蔚于龙陵命令新28师师长刘伯龙收容各部后退残部,在龙陵以西险要山地布防。林蔚考虑此时我后方已全无掩护,遂令团部人员先赴保山,而自己率参谋处长萧毅肃往晤在龙陵的后勤部部长俞飞鹏,作下列处置:

1.令当地宪兵(属宪兵第20团)火速疏通车辆,并使传达命令,所有车辆应直开保山,不得在惠通桥以西停留;

2.商请俞飞鹏部长以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大队现在龙陵之一部交刘伯龙指挥,率赴南天门担任掩护并实施破路,尔后即在敌后收容残部,尾击断路;

3.接通保山电话询问第36师行踪,并授予任务;

4.请俞部长及其所属人员速离龙陵。

此前,参谋团对保山电话局早已派有联络军官。电话接通后,林蔚获悉第36师师长李志鹏尚未抵达保山,仅师参谋长齐国榰率一部分到达,但先头之一个团5月4日可到齐,5日并可再到一团。林蔚除对齐国榰下达原车速开惠通桥西岸布防之任务外,复守候刘伯龙出发。10时许,时任龙陵县长杨立声(第二次任龙陵县长)由马崇六引荐来见俞飞鹏,报告此前为入缅部队筹措军米经过。俞飞鹏闻听时兴味索然,吩咐随员备车后撤;而已奉林蔚命令先行前往惠通桥处置的马崇六,应在此时与俞飞鹏一起离开龙陵。

15时许,林蔚复面示刘伯龙,如情况不利,并可在龙陵、腾冲间地区作游击战,嗣即派第82团团长梁少雄、特务连长周松林等分守龙陵城各要地,收容各部后撤散兵。此时,因各部散兵大多无枪,又无武装兵看守,迄15时止,并未收容一兵一卒。又因龙陵车辆太多,秩序紊乱,已奉令之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大队官兵亦不易集合,直至15时30分始得60余人(刘伯龙记,此时尚仅为第2中队30余人),共乘两卡车,由刘伯龙率赴南天门。

正准备出发时,适军长张轸驰至龙陵中缅运输总局加油站,林蔚偕萧毅肃亦跟来,并面谕刘伯龙与张轸同至前方换防。而张轸至公路侧,即乘车向保山急去,嗣后派员专送一手令如下:“敌战车已到前方约10公里,请在城南5公里上下布防。”据新28师第84团第1营老兵刘俊贤回忆:张轸与刘伯龙在龙陵会面时,张因为痛惜部队打光而痛哭,刘伯龙不太客气地对其高喊:“傻瓜!你哭什么?走!我们上去拼了!”但张轸此刻显然没有留下的意思。

16时许,刘伯龙率部进至距龙陵西南约4公里处(张金山)时,据前线后退官兵报告,兵力未详之日军机械化部队距此地三四公里。此时,刘伯龙感到敌情紧迫,若照原令开进至距龙陵十余公里之南天门一带布防,已为情势所不许,遂令警卫第2中队就地占领阵地。唯因兵力太少,乃令占领侧面阵地,埋伏于森林内,以火力封锁公路隘口要道,严阵以待。

据中缅运输总局警务处警卫大队战斗详报,该大队奉命后,考量其兵力装备与层峰赋予之任务,决以第2、第3两队(兵力两连)为第一线,布置于南天门隘路(实际为张金山),择险设伏,破坏道路,阻敌前进。同时以第1队一部警备龙陵,并为巷战准备;主力控制于龙陵温塘之线(疑为黄草坝附近之湾塘),策应前方。遂下达作战命令如下:

由遮(放)、芒(市)东进之敌,约步兵一中队,附轻炮两门、战车三辆及便衣队一部,悉利用虏获我方卡车输送,节节向我追袭。大队以奇袭予敌人以惨重打击、阻敌前进为目的,决以主力由龙陵方面进出。

一、彭大队附(彭学昭)率第2、第3两队受刘师长(刘伯龙)指挥,在南天门(张金山)隘路两侧择险设伏,奇袭东进之敌。

二、第1队之第1分队仍维持龙陵市区位置,与交警营协力,努力交通之畅通,秩序之好转,使主力进出奇袭奏功容易。

三、第4队之一分队,于护送总站人员通过腊猛(即腊勐)后归还建制。

四、各部队官兵一律轻装、伪装,携带定量弹药与一日份粮秣,其余行李车辆悉行东开腊猛附近停止,并注意对空掩蔽。

五、医务所位于腊猛,并准备空车一辆任救护。战斗行李位于温塘附近,归余副官指挥。

据日方史料,5月4日13时(日本时间,当地时间11时),第146联队第3大队第11中队接替第10中队担任尖兵,自芒市经放马桥继续向龙陵追击,途中又击毁我装甲兵团坦克数辆。15时30分,日军汽车2辆运载步兵进至距我方阵地约600米处。中缅运输总局警卫第3中队亦于此时赶到,即在第2中队左翼占领阵地。我第2、第3两中队沉着应战,俟日军接近至步枪火力有效距离内,即开始射击,毙伤日军20余人。日军仓皇下车,占领阵地。战斗开始,我方以猛烈之火力射击,予敌以重大打击。17时许,日军又增援至20余辆汽车之步兵向我冲击,又以掷弹筒数十枚,并附小炮四门,在前面高山向我森林内伏兵密集射击。但因该大队目标隐蔽,加以兵力稀薄,伤亡甚微。我则待敌炮射击停止后,对敌步兵射击。敌炮闻我枪声,又向我阵地发炮,我伏兵又停止射击。如此对战多时,消耗敌炮弹甚多,敌未敢前进。18时许,我阵地左翼高地被日军占领。经该大队集中轻机枪火力侧射,日军退去。19时10分,日军集中炮火向我隘路口右侧山头轰击,掩护其步兵前进。我以轻机枪火力封锁隘路及左地区之各小道,敌亦未得逞。战斗入暮,敌以地形不熟,夜暗运动不便,隘路及各小道均为我火力封锁,未敢前进,仅以间断之炮火不时向我阵地施行扰乱及搜索射击。我则以兵力过于单薄,仍守原阵地。迄深夜24时,乃重新整理配备,并派出一部绕至龙陵西站,将木桥两座、石桥一座加以破坏,即与日军彻夜对峙。

林蔚自评:“此一掩护部队其兵力虽小,亦收相当效果,因敌既遭遇抵抗,势必停止战斗,而不久即已入夜,敌不明情况,不敢以车队冲过追击。尤其4日夜晚龙陵至惠通桥约80公里(实际为73公里左右)间,我之车辆连续不断,司机疲惫,沿公路停塞。假使敌车队追及,并以步兵下车由小路绕越截出,则其损失将不堪设想也。”

5月5日凌晨3时,刘伯龙复调警卫第1中队驰援,协力该两队之战斗,并调第4、第5两中队在温塘、腊勐等地逐次占领阵地,掩护收容,拒止日军。拂晓稍前,日军炮火向我右翼隘路山头猛烈轰击,我伤亡十余名,乃令该处守兵第2中队转移到后方约200米处之高地,占领侧面阵地,继续战斗。天明后,日军步兵百余人继续向我攻击。敌坦克、装甲汽车各五六辆,卡车30余辆,突破隘路口,向龙陵疾驰。晨7时,左翼第3中队受敌压迫,逐次沿公路南侧山地向龙陵后退,此后即不为刘伯龙所掌控。追击之日军,复被第1、第4、第5中队各部阻止于腊勐以东地区。“斯时战况惨烈,联络指挥渐形混乱,预备队使用已尽,孤军无援,弹药垂罄,敌之便衣队已混入车辆行列,骤施扰乱。其随伴战车、轻炮、掷弹筒盲目轰击,弹如雨下,伤亡惨重,拼仅存之肉弹,无以遏敌寇之猖狂……”右翼第2中队方面亦受敌百余人猛烈攻击,此时仅剩20余人,仍与日军努力保持接触,在刘伯龙率领下逐次向腾冲方面转进。18时许,到达龙头街(今团田曼掠村,龙陵西北约15公里),刘伯龙即令该中队扼守隘口,监视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