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三藩之乱

书名: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1469更新时间:2024-05-25 14:59:41

“三藩”原为清初所封的三个汉族藩王,都在清初的统一战争中立有大功。除了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其他两个均已由其子孙袭爵,分别是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

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掉南明永历帝后,就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坐镇云贵一带。而耿仲明、尚可喜则分别坐镇福建与广东。吴三桂在当时降将中的威望,远远高于耿仲明、尚可喜等人。耿仲明父子相继病死后,耿精忠袭爵。到顺治末年,南方事实上已是“三藩”的天下,并构成了三方鼎足之势,与地方割据没什么两样。当然,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吴三桂。

当时,吴三桂拥有旗兵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他原来的部将又分别担任陕西提督、贵州提督与四川总兵,所谓“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自己在云贵一带圈占民田,广征关市,开矿铸钱,经济与军事力量同样雄厚。清政府的法令约束,在吴三桂这边根本不起作用。

康熙六年,吴三桂就听说朝廷有“撤藩”之议,便以“两目昏瞀,精力日减”为理由,请求清廷解除其总管云贵两省的事务,实际是在试探动向。康熙帝抓住时机,果断同意其辞呈,解除其云贵总管事权,表面上还客气地说:“如边疆遇有军事,王自应经理。”还派人去云南,看望吴三桂。吴三桂显然不太高兴,就挑动苗、蛮两族争斗,以边疆需用兵镇压为借口,向朝廷索要军饷,结果“藩属将吏士卒糜俸饷巨万,各省输税不足,征诸江南,岁二千余万”。吴三桂骄恣日甚。

康熙十二年,又因尚可喜归辽东之请,朝廷拒绝其子尚之信袭爵,进而又以“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撤去三藩,令三藩兵丁全数撤到山海关外,并于该年八月派大员分赴云南、福建、广东,实施撤藩。吴三桂眼看大势将去,又不甘覆没,即于同年十一月举兵反清。为掩盖其私心,吴三桂盗用“复明”的名义,伪称拥立前明“三太子”,自任“兴明讨虏大将军”“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移檄耿、尚及各地前明官吏将领,并邀约台湾郑经共同讨清。

反清檄文中提到了“朱三太子”,说是“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在北京,果真有个人叫杨起隆,以“朱三太子”为号召而起义了。当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意思的是,天地会后来也拥戴朱三太子,对吴三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康熙四十五年,浙江的天地会首领一念和尚也奉“朱三太子”为名起义,结果一样失败了。后来,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也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

康熙十三至十五年,吴三桂进兵湖南,耿精忠、尚之信分别在福建和广东举兵,台湾的郑经进兵泉、漳、潮等地,广西、四川、陕西也纷纷叛清,一时声势浩大,震惊朝廷。年轻的康熙果断地决定,先派兵集中攻打势力最大的吴三桂,然后再慢慢对付耿、尚。不久,叛清阵营内部发生了分裂。耿精忠因与郑经争夺漳、泉,被迫再次降清。在此之前,陕甘提督王辅臣已率先投降。吴三桂失去了左右的配合,在湖南战场陷于孤立。后来尚之信也降清了,整个战局对吴三桂越发不利。

康熙十七年三月,战争已持续了六年,六十七岁的吴三桂为了稳定日益低落的军心,在衡州称帝,改国号为“周”。吴三桂采取了一系列开国的措施,大封将相功臣,制定新的历法,在云、贵、川、湘等地举行乡试。另外,他还在衡州建造宫殿,并于衡山设坛,举行郊天大礼,接受部下的朝贺,不料适逢大风雨,典礼草草结束。不久他就生了重病,史料上说是“病噎”。八月份,“又病下痢,噤不能语”,很快就死了。

康熙十八年清廷先后平定湖南、江西、陕西、四川、广西,大军进取云贵。康熙二十年,清廷三路大军会师,围攻昆明,十月城破,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势穷自杀。三藩之乱终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