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顺治十八年(二)

书名: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3362更新时间:2024-05-25 14:59:40

清朝定鼎中原后,仍分兵继续消灭各地残余的农民军,横扫江南。顺治二年打下了南京,灭南明弘光政权,设江南省,巡抚驻南京。中央命大学士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经略西南;洪承畴为此十分操劳,几乎双目失明。

弘光政权灭亡以后,南方各地的抗清斗争,逐渐汇集于隆武、鲁监国、绍武、永历等南明政权的旗帜下。志在抗清复明的士大夫,各自拥戴不同的藩王。

在浙江,弘光政权灭亡的消息传来后,原籍鄞县的明末官僚钱肃乐,联合号称“六狂生”的宁波秀才董志宁、王家勤、毛聚奎、华夏、陆宇?、张梦锡等人,在宁波举起反清大旗;原弘光政权的定海总兵王之仁起兵响应。在这一事件的推动下,余姚、东阳等地都出现了抗清义军。其中,余姚山中的一支义军,是由著名学者黄宗羲组织的。浙江地方义军和原弘光朝廷的官僚,将流落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迎到绍兴,以监国的名义建立政权。在鲁监国的旗号下,义军控制了福建的长乐、永福、兴化、海口、福安等地。清兵南下浙、闽,鲁监国的军队接战不利,经营的地盘相继失去。大臣张煌言、武将张名振等奉朱以海占据舟山。顺治六年,清军攻下舟山。朱以海沿着天台、金门一路逃亡。顺治八年,张煌言劝说朱以海去鲁监国名号,接受南明永历政权的辖制。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差不多与鲁监国建立政权同时,原弘光朝廷委任的镇江总兵郑鸿逵、南安伯郑芝龙、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等人,迎奉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建元隆武,由郑氏兄弟主持军事,黄道周为首辅,张肯堂为左都御史,政权粗具规模。隆武政权得到了福建以外各地义军的拥护。明湖广巡抚何腾蛟招抚了李自成的部将李过、郝摇旗、袁宗第、王进才等以及左良玉的旧部,号称荆、襄十三家军,也投到隆武的旗帜下。朱聿键被推上皇帝宝座后,对邻近的鲁王政权一直有所猜忌,对明末农民军的余部也不是很信任。因此,各派抗清力量根本无法真正联合起来。朱聿键的主要依靠是郑芝龙的军事力量,郑芝龙本是福建沿海一带的海盗头目,后来接受明朝的招安。他虽然拥立朱聿键,但对反清复明其实并不热心。降清的明朝大臣洪承畴又和他是同乡,二人私下里早有秘密往来。

黄道周出师北伐,是隆武政权下最壮烈的一幕。黄道周的弟子大多散布江西,他就请求去江西募兵。朱聿键要郑芝龙资助粮饷,郑芝龙一文钱都不给。黄道周无奈,凭着朱聿键发给的密札,招来门下约百人,但闻风而至的群众有数千人,大家没有武器,就用农具、木棍装备起来,号称“扁担兵”。黄道周的夫人还组织了“夫人军”作为后援。他们北伐至广信府后,准备攻打徽州,结果大败,黄道周被清兵俘获,不屈而死。在他穿的袍子上,还有用血写的“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郑芝龙后来以征剿海寇为名,自己回到南安老家,完全不顾朱聿键的安危。不久,隆武帝在福建汀州被俘,后死于福州。

郑芝龙降清后,清廷没有对他封王,也没有任命他为闽粤总督,而是把他送到北京,做了“寓公”,后因其子郑成功不肯投降,就把他处死了。

隆武政权的大学士苏观生在朱聿键死后,到广州拥立朱聿键的弟弟朱聿豚称帝,建元绍武。绍武政权还没有来得及和清军交手,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就打进了广州城。这个政权只存在了四十天。

隆武政权灭亡后,原弘光朝廷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府永明王朱由榔,建立了永历政权。这个政权地盘不小,占有两广、湖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但核心在广西,由瞿式耜镇守桂林,形势一度比较稳定。

永历政权是南明政权中历时最长的。包括大顺军余部在内的荆、襄十三家军,以及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等,先后都归附永历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明政权和明末农民军的联合抗清。在明末官僚中,何腾蛟、瞿式耜都是比较开明务实的人物。但永历政权下的官兵派系重重,矛盾也深,同样无法真正团结在一起。郝摇旗就因受不了官军的歧视,与刘体纯等人仍然屯兵在荆襄地区,后来发展为夔东十三家军,永历政权也管不了,从而削弱了抗清的力量。

但是,在顺治四年,情况有了一点改变。在广东的清军大将李成栋和在江西的大将金声桓等,分别在广州和南昌打出了反清的旗号,表示依附永历政权。李成栋还派人接朱由榔回到肇庆,并与金声桓一起策划夺取赣州,打开广东北上江西的通路。这一变化,使永历政权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机会。不久,何腾蛟的部将收复了全州,瞿式耜的部将围攻永州,李过、高一功攻打长沙,北上汉水。不过,李成栋与金声桓二部未能实现协同作战的计划,也没能与永历政权的其他力量有效联合,只维持了一年时间,他们就被清军逐一击败。

顺治六年初,湖广地区以荆襄十三家军为首的抗清武装因内部矛盾,致使首将何腾蛟被清兵俘杀,抗清力量被瓦解。顺治七年底,清兵大举攻入广西,瞿式耜、张同敞都被捕杀,桂林丧失,永历政权在广西无立足之地。朱由榔只好依附孙可望、李定国,辗转至贵州、云南等地。孙、李二人却为了争夺权位,矛盾激化。顺治十二年,李定国奉朱由榔至昆明。孙可望则由贵州进攻云南,被李定国打败后降清。顺治十五年,清军分三路进攻云南,永历政权先由昆明退到永昌,又由永昌退到腾越,再由腾越逃入缅甸。李定国沿怒江一线设了三道埋伏,都被吴三桂攻破,但是也遏制了清兵穷追猛打的势头。康熙元年,朱由榔被缅甸移交给清军,吴三桂用弓弦将他绞死,一说他是被逼死的。李定国得知这一消息,悲愤而死。坚持了差不多十五年的永历政权,至此灭亡。南明的历史宣告终结。

在顺治朝的前八年,顺治本人基本无所作为,政权为多尔衮把持。此后十年间,军事上主要依靠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等统帅的满汉联军镇压抗清武装力量,使南明最终灭亡;政治上依靠满汉文臣的共同辅佐。这就使清朝的开国局面逐步走上正轨,为之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顺治八年,十四岁的顺治大婚,皇后是蒙古亲王吴克善之女,原是由多尔衮所选,因而顺治一开始就不满意,过了三年就废了。顺治十九岁时,热恋弟媳襄亲王妃,痴心多情,使他弟弟羞愤而死,顺治乘势将襄亲王妃纳入宫中,封为贤妃。据说,这就是著名的董鄂妃,她是建州董鄂部人,当时才十八岁,入宫一月,就被晋封为皇贵妃。次年董鄂妃产下一子,被封为崇亲王,顺治还希望立其为皇太子,不料夭折了,这是顺治十五年正月的事。到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也死了,顺治更是伤心,几欲自杀,还剃了头发,说是要出家当和尚,但被太后阻止。

顺治在宫中的养心殿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关于顺治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

《清实录》这样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壬子,“上不豫”,很快病情加重;初六日夜,“上崩于养心殿”,接着遗诏迅速颁示天下。从顺治生病到死亡极短的时间内,宫中都在消灾祈福,还派人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清世祖实录》卷一四四,“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条)

据考证,顺治死于痘疫。也有人考证说,他的确是到五台山出家了。他的遗诏是孝庄太后主持拟的,顺治在遗诏中的自责其实是孝庄对其不满的表达。后一说法没有什么确证,不太可信。不过,顺治与一些和尚往来后,喜好佛法,颇悟禅机,向佛之心可能也是有的。据说,宁波天童寺的一位长老就讲过,顺治曾自言其前身是和尚,礼佛之情甚殷。

顺治临死之前的遗诏,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罗列了十四条罪过,堪称“罪己诏”。这份遗诏,还经过御前大臣的三次修改。在遗诏中,首先,顺治自谦从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皇太后慈育的隆恩,也无法回报,反而让太后哀痛,“是朕之罪”;接着,在诏书中一一罗列自己的“罪过”,包括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才,财政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上靡费甚多,与廷臣接见也比较稀疏,好虚文之举,不能省改,等等。最后,他在诏书中要求:“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忠心辅保幼主玄烨。

不过,《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结尾,对顺治一生有很高的评价:“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

顺治的宽仁爱民、勤政理国,是应该肯定的。这是后来人对顺治的认识,也是对这个年轻君王不幸人生的一种体谅。